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家兔氰化钾灌胃给药致死动物模型,研究氰化物代谢物2-氨基噻唑啉-4-羧酸(ATCA)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雄性家兔7只(体重约2.0kg~2.5kg)经口灌胃2LD50(10mg/kg)氰化钾水溶液,观察家兔反应,待家兔呼吸、心跳和反射全部消失后立即对家兔进行解剖取心、肝、脾、肺、肾、脑、睾丸、胃壁、肌肉等组织检材以及心血、玻璃体液、尿液等体液检材置于-80℃冷冻保存待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生物检材中氰化物代谢物ATCA的含量,对其在各个组织的分布进行比较并寻找规律。结果氰化钾灌胃后家兔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走路乏力,癫痫大发作样抽搐,后瞳孔散大,肌肉松弛,各种反射消失,似"电击样"死亡。死亡后测得心血中氰基(CN-)平均浓度为11.81μg/ml。死后0h氰化物代谢物ATCA在家兔体内的分布如下:脾>肺>肾>肝、脑>睾丸>心血>心、胃壁>玻璃体液>右下肢肌肉>尿。结论大剂量氰化物中毒致死后其代谢物ATCA在家兔体内分布不均匀,在脾中最高,尿中最低。在疑似氰化物中毒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除采取心血外,还应全面正确采集分布量较高的脾、肺、肾和肝组织进行氰化物代谢物ATCA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急性氰化物中毒大鼠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寻找差异代谢物,分析与氰化物中毒相关的代谢途径,进而研究氰化物中毒的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每组5只),实验组灌胃3.2 mg/kg(1/2LD50)氰化钾溶液建立氰化物急性中毒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剂纯水,灌胃后分别于45 min,24 h,120 h眼眶静脉采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采集大鼠血浆代谢谱,根据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及t检验和变异倍数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通过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出19个与氰化物中毒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且随时间变化差异代谢物的种类存在差异,主要涉及胆汁分泌、氨基酸代谢等共11条代谢通路。结论 可将牛磺胆酸盐和牛磺鹅胆酸盐作为氰化物中毒潜在生物标志物,马尿酸可以作为两者的辅助指标,也可根据差异代谢物的不同进行服药时间的初步推断。氰化物会对机体酶的活性和能量代谢过程产生影响,且可能造成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毒鼠强中毒后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随时间变化规律,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其毒理学作用机制,为毒鼠强中毒的相关法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8),实验组大鼠灌胃1/4LD50(0.05 mg/kg)毒鼠强乙酸乙酯溶液,对照组灌胃等剂量乙酸乙酯溶液,灌胃后于24 h、5 d、16 d眼眶静脉采血(约1 mL),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寻找与毒鼠强中毒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本研究以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值>1和student t检验的P值<0.05为筛选标准,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共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30种,包括鞘脂类、氨基酸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涉及到鞘脂信号通路、鞘脂代谢和ABC蛋白转运等10条代谢通路。结论 毒鼠强中毒后机体多条代谢通路受到显著影响,主要是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调节紊乱和能量代谢紊乱,整体变化呈现出累积效应,可为研究毒鼠强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