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大多体现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的犯罪上,涉及贿赂犯罪的不多,即便有,也是在挪用公款犯罪中牵连出来的。所以说,对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主要是对这类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案件的侦查。财会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的智能犯罪,常常令不懂财会专业的侦查人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由此便有人认为不懂财会业务就查不了财会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等犯罪案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很多实例说明,对财会知识了解不多的侦查人员,同样可以查破财会人员贪污、受…  相似文献   
2.
在深揭深挖、严厉打击隐藏较深的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中,我们受理了大量的强奸案件。这些案件与过去的拦路、入室、以暴力相威胁的强奸案件不大相同,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我们审查处理的一百零二件强奸案件有以下特点:从案件的来源看,当事妇女告发的少,通过各种渠道牵连出来的多;从发案的时间上看,旧案多,现行案件少,八二年以前发生的占43%;从犯罪手段看,强制不明显,反抗亦不明显的案件多于典型的强奸案件;从被告与当事妇女的关系上看,双方相识有过来往的有126人,其中多次成奸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利用职务进行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地变换着犯罪的方法手段。其中一个显著的动向是,一些手握实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贪污犯罪的时候,不再使用虚报冒领等方法进行犯罪,而是通过采取签订假合同的方法来实施贪污,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贪污的,一般都是精心策划,即事先找到其亲朋好友或者可与其沆瀣一气的关系单位签订虚假合同,然后,犯罪分子利用职权有意识地违约,使对方得以按合同规定的违约条款,堂而皇之地将犯罪分子单位的定金、预付款或违约金占…  相似文献   
4.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地变换着犯罪的方法手段。其中一个显著的动向是,一些手握实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贪污犯罪的时候,不再使用虚报冒领等方法进行犯罪,而是经心策划采取签订虚假合同的方法来实施贪污,为实现犯罪目的披上合法的外衣。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贪污犯罪是一种迷惑性较强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全过程中,一般不会留下犯罪痕迹,对其单位资产、财会账目审查,也很难发现破绽,因而这类犯罪的侦查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这类案件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的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是一种智能犯罪。从近年的实践来看,虽然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方法、手段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绝大多数都离不开在帐务上做手脚的基本规律。如,贪污大多是通过涂改、隐匿、销毁有关票据、存根和假发票来进行的,而挪用则是通过截留单位应付、应收等款项进行的。在掌握这个基本规律以后,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采取顺藤摸瓜的查法,一般来说,财会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案件是可以查破的。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财会人员职务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关于“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规定,是宪法关于“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规定的具体化,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又一项法律监督的职权。它说明,检察机关在依法对刑事、经济、法纪、监所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同时,对民事案件也要承担法律监督的任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项工作检察机关尚未开展。对于检察机关应如何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各类工商企业中的厂长、经理利用职务进行经济犯罪的案件频频发生,致使有些企业濒临倒闭、破产,给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设置了重重障碍,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认真研究厂长、经理犯罪手段,提出遏制这类犯罪的对策,是司法工作者和有关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厂长经理职务犯罪的主要手段从检察机关近几年来查办案件的实际情况看,部分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利用职务进行经济犯罪的手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综合起来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与外单位合作时,利用职权让利给对方,个…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对于检察机关是否应当对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实行监督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这里,笔者仅就检察机关应不应该对行政执法实行监督以及如何进行监督的问题,略陈拙见,以示同仁。笔者认为,关于检察机关是否应当对行政执法实行监督的问题,不应简单地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首先,应当弄清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是否有法律根据,也就是国家是否赋  相似文献   
9.
一、准确掌握流窜犯的概念及特征。流窜犯是指那些以非法获得公私财物为目的或怀有其他犯罪动机,在较长时间内东流西窜,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流窜犯是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客观表现形式,而不是具体罪名。流窜犯一般是在逃的劳改、劳教分子,通缉在案的逃犯、漏网犯或前科劣迹较多、恶习较深不思悔改的犯罪分子,其中又多系累犯惯犯。这些犯罪分  相似文献   
10.
行贿受贿犯罪,直接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侵犯国家肌体,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甚至导致严重经济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很大,从实践来看,目前这类犯罪十分猖獗,而打击不够得力。如某地区司法机关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直接立案侦查的行贿受贿案件,只占立案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一。为什么行贿受贿案件大量存在,而实际上查处很少,其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