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法律   9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茂生 《法学杂志》2008,(1):97-100
法治概念的要素包含普遍守法、良法之治、限制权力和民主理念及民主过程。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法治概念内涵的丧失,违背法治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概念,被奉为法治概念的经典解释,几千年来一直为历代法学家所引用。但亚里士多德只揭示了普遍守法、良法之治这两个法治概念的形式要素,而没有揭示出其背后的限权和民主这两个法治概念的实质要素。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党的十七大为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就必须理性科学地解读司法及司法权的含义。司法及司法权在国外与国内由于法律传统和制度等因素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理解,但都为我们正确认识司法及司法权提供了必要基础和有益借鉴。司法是诉讼中以终结案件为目的的一系列裁判活动,正是这一系列的裁判行为及裁判结果导致了案件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3.
4.
法律职业化与法律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职业化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律教育是实现法律职业化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必须根据法治建设的客观需要和法律职业化要求对现行法律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明确法律教育的目标 ;对法律教育进行科学分类 ;合理设置法律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法律监督既可以是一种权利,也可以是一种权力。法律监督权力和法律监督权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法律监督权力实际上是国家机关享有的各种权力体系中的不具有独立性格的一种特殊权力类型,是所有国家权力具有的一种客观功能与属性。狭义的法律监督权力,专指为了使主国家权力更好地实现,法律赋予国家机关的具有直接控制或制约性质的权力,这种权力在国家机关权力中处于次要或辅助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茂生 《河北法学》2008,26(3):58-61
人民检察院决定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至今已有三年。这三年来,理论和实务界对此制度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争议不断且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停息。运用法条分析和法律推理的方法,以法社会学的视角来剖析该制度,通过考察发现,尽管这项改革措施用意良好,但是从现实以及可预期的后果来看,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如人意的结果。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某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30年来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历程,总结30年来我国法理学的成就和内在的若干局限,旨在展望新世纪法理学的发展,法理学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我国法理学在新的世纪正面临着多元化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先昌  石茂生 《法学杂志》2006,27(1):151-152
监察官作为监察制度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监察的效果。隋朝监察制度的性质和监察对象、内容、范围,决定了监察官必须具有耿直敢言、公正无私的品格,器识远大、博学多才的素养和丰富的基层实践工作经验等,只有如此,才能承担起上匡失策,下纠官邪的监察职责,保证国家机器稳固而高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发生变化,法院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借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法院机构设置、法院行政管理、法院审判权以及法院经费预算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法院体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我国法院地方化、行政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石茂生 《法学杂志》2015,36(2):95-102
既有的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理论存在诸多的不周延性,因此应该突破传统用司法理论分析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的思维模式,结合司法运行过程中检察权与审判权的运作,对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检察权与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呈现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样态,应关注检察权与审判权融合共生的一面,重视检察权在司法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