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1.
薛佐文 《河北法学》2008,26(2):57-61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它们集中表现为:一是两者的立法权都处于不受约束的地位;二是两者立法权行使的范围相互矛盾和冲突,给法律的实施带来许多的困惑。而建立合理、有效的立法体制,完善权力监督机制,是我国转型时期法治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行政司法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西南政法大学文正邦,薛佐文,王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及其所引起纠纷的增多,对行政机关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程度和范围都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为此,就必须注意加强和完善行政法制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3.
立法公开是立法机关议事公开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参政议政,行使"了解权”的前提,科学立法的基础.在民治国家,立法公开是立法民主精神的内在反映,是立法程序化的保障,因此要健全我国的立法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一个标志着时间意识的概念。从时间意识的演变来看,中国宪法的现代性在宪法文本上首先表现为纪历方式的变化。以公元纪年来表示时间,隐含着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革命。西方传统的历史观是一种以基督教历史意识为主导并将其世俗化的历史观。现代宪法理念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却需要一种全新的历史观为其提供正当性根据。人民取代上帝成为历史进程的主导,是现代历史意识对古代历史意识的反叛,因而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历史观,直接标志着历史意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性问题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法律专业学生在学好部门法的同时,要强化其法理学方面的知识、理念,使之成为合格的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律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均作了规定,但都没有明确界定两者的范围与界线,致使两者的立法权限和关系模糊,位阶不明确,这与法制统一原则相悖。本文通过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来源、性质、范围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两者的立法权在性质和效力上的区别,由此说明“基本法律”与“法律”在性质、内容范围及其效力等级上是不同的,并指出《立法法》将两者混为一体所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