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志士仁人道德批判所涉内容甚多,其中最要者有三:一是理论清算封建道德的负面价值,如揭露三纲等旧道德有悖近代人权,抨击纲常名教等伪道德培育奴性人格,剖析了纲常名教假道德严重危害社会等;二是无情痛斥现实民众的畸形道德,如屈从王权愚昧至极,自私自利推诿依赖,道德虚伪唯利是图,奴性十足为虎作伥等;三是批判新派人士道德堕落,如误读输入的新名词导致民德堕落,新党人士假名道德奊诟无耻,部分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道德沦丧等。道德批判思想成为志士仁人理论诠释新道德和自觉践行革命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出两篇有关清官与公仆问题的探讨文章。赵炎才在“‘清官’透析”一文中指出,“清官”这一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清官”的政治理念具化为思想品德,主要体现为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清官”的行为特征是严格守法与秉公执法结合。现今由于历史的惯性,以及种种现实的需要,崇拜“清官”的思想自然很有市场。因此,深入清理“清官”的实际价值,剔除其糟粕,继承其精华,为当代吏治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似有必要,但直接套用这一“非科学”的概念,用来比拟党的好干部,其潜在危害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武汉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生死保卫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彰显的历史大舞台。其历史文化特征甚多,其中最主要有四:抵御外侮抗日救亡的价值诉求、化除畛域团结合作的理性态度、真诚坚定迎难而上的实践品德、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
“清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概念 ,也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中国古代 ,历代王朝对其称谓虽不尽相同 ,但均视其为官吏之楷模 ,倍加褒扬。此种偶像式宣传成为封建统治者澄清吏治 ,维持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 ,对如何批判继承与利用这一传统政治文化资源可谓见仁见智。其实 ,“清官”的内涵颇为复杂 ,学术界对其特征虽不乏一定论述 ,但仍有进一步解读之必要。本文拟从价值理念、思想品格、行为特征、历史命运四方面对此略陈管见。一、价值理念 :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清官”一词并非古已有之 ,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相似文献   
5.
“清官”是个历史概念 ,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产物。其内涵虽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来看 ,其特征主要有四 :价值理念体现为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 ;思想品格为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统一 ;行为特征表现为严格守法与秉公执法结合 ;历史命运则是清官名实与政治兴衰背离。对其进行科学学理辨析 ,准确把握其精神价值确为当代所需 ,但究竟如何运用这一历史概念客观上需要主体创新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传统选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选官制度,除学术界认同的如自上而下选拔、任人唯亲等负面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合理性的基本特点。在当前的研究中,应轻于那种溢干言表的愤激和鞭笞,而更重于深入细致的理论清理,以便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剔除糟粕,汲取营养。惟有采取这种理性的态度,才有利于创建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公务员选拔体制。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的道德救世思潮并非某个阶级、阶层的思想意识,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它大致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国初期三个时期。此一思潮以人为主体,主要围绕道德思维、道德理想、道德精神、道德责任、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实践等方面展开。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近代志士仁人献身经邦济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时人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党德建设的讨论。学理清算主要批判认识模糊、思想混乱,政党泛滥、各竞其私,误解自由、各行其是,党德堕落、祸党害国等党德弊端;呼唤注重党德建设具体论证了党德关系国利民福、影响政势发展、关涉风俗改良、助益党际和谐等时代价值;而理论诠释则论述了思想认识、基本立场、价值理念、党魁品德、党员规范与党员人格等基本内涵;对如何培育良好党德作了一定探索,欲藉此疗治政党之病,进而促进政党政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期,社会时论中有关妇女职业的论述颇多,主要表现在积极肯定、消极反对、名实相悖与理性重构四个方面。积极肯定说肯定了其历史发展必然性,明显的经济价值与浓厚的人文价值;消极反对说则围绕男子中心论,女子治内说,贤妻良母论,维护封建道德,男女性别冲突等展开;名实相悖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新思想与旧道德,工作与婚姻的对立;理性重构说则在充分吸收前述职业思想中积极合理因子的基础上,对近代妇女职业作了进一步理性诠释。  相似文献   
10.
略论魏源的道德救世界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炎才 《长白学刊》2004,(2):98-102
为重塑时代需要的"廉耻",魏源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官吏的"鄙夫"品德,在理论上视道德为治理天下之灵魂,在内涵上强调以"仁"为道德核心,在方法上提倡"自省"与"节俭"、"位"与"德"的结合,并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追求去空求实的学风及因时而变、"迅雷风烈"的政治风格,以达到"人心肃则国威道"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