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炎 《廉政瞭望》2013,(22):48-49
发飙,指一个人不该发火时爆出的怒火,有故意性质。在众多读者的印象中,《红楼梦》里的贾母是个温和慈祥、富贵尊荣的老太太,很难想氖她也会发飙。但在小说里,她确实发过飙。第四十六回“鸳鸯抗婚”的桥段里,老太太发飙了,而且飙得很有学问,其中的补台艺术、耻感文化在柔性管理中的妙用,尤其值得赞一个。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创始人,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对“阴火”的认识为后世用“升阳法”治疗脾胃亏虚证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李东垣根据伤饮、伤食之病机不同,提出上下分消化饮、内消积滞的不同治疗思路,并且顺应四时升降浮沉之性以加减用药,强调药物酒制对于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赵炎 《政府法制》2013,(26):44-45
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以农立国,是中国古代历朝的基本国策;重农劝农,也随即成为不少皇帝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赵炎 《政府法制》2014,(36):36-37
秘书原本的职业定位,相当于绿叶,没台词,不露脸;如今却常上头条,劲爆得很,甚至专门有了“秘书帮”.有些秘书的“成长路线”,不过是条抛物线,靠着领导平步青云,然后开始膨胀,最后,“啪”的一声从青云跌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北宋末年的高俅,就是这么一位“抛物线”秘书.  相似文献   
5.
封赏最恨失     
赵炎 《党建文汇》2014,(5):46-46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开国之初,刘邦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刚想走近听听.将军们就立刻不说话了。  相似文献   
6.
赵炎 《政府法制》2014,(26):42-42
元代的魏初有一首诗:“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古代裸官,大多如斯.唐文宗大和四年,山东河北等地战火刚息,到处荒芜,朝廷派殷侑出任沧、齐、德等州观察使,离家时没带妻子.家人不解,路上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料,难道不好吗?殷侑则认为,自己去巡视地方,自然要不辞劳苦,做个表率,又何须照料?  相似文献   
7.
赵炎 《政府法制》2013,(6):43-43
人是非常善忘的生物。想当年,大家均无衣服穿的时候,并不觉得裸体有什么可资利用的价值,反而想方设法找兽皮、寻树叶来遮挡;如今穿上衣服了,反而看“裸”眼热,逢“裸”色变,致使“裸”成了博名求利的利器,似乎忘记了过去大家一起“裸”的历史。说穿了,还是因为人被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禁锢得太久了,特别是针对女人的条条框框最多,所以,女人一“裸”,则举国皆惊。  相似文献   
8.
Tellus aboutyoursel.f这是一个有关你性格、兴趣、学习及工作经历的非常宽泛的问题。你可以准备一个简洁的回答,时间大致在三分钟左右。Why shouldwe hireyou?你的加入要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招聘者想了解你的特点和强项。Why didyou leaveyourlastjob?面试人员想要知道你是辞职的,还是被辞退的,或是下岗的,并希望了解原因,你最好实话实说。Tellme,aboutyourextra-curriculaacrtivitiaensd interes.ts这是在问你业余都做些什么和你的兴趣,这是招聘者从外围来考察你的综合素质。How didyourlastbossdescribeyou?你的前任老板是如何看待你…  相似文献   
9.
赵炎 《政府法制》2014,(20):4-5
舆论管理,古已有之.随着“小报”的兴起,“官报”渐渐丧失了一家独大的地位.为了管好小报,传递官方的主流声音,“官报”也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更多民间读者.但小报“内容为王”的优势,决定了其生命力必然是顽强的.汉唐时期,基本上是官报一家独大的局面.西汉的“邸报”大约是中国最早具有信息载体功能的纸质媒体,到了隋代则称为“藩条”,如隋文帝表彰道州刺史公孙景茂,特予以“进藩条”.唐宋时期的官方报纸叫法很多,如“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等等.  相似文献   
10.
赵炎 《政府法制》2014,(2):12-13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为“国考”。在古代,“国考”叫科举,秦汉魏晋时尚无科举制度,故又附会为“察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