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法律   3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测试,又称心理测定、测谎鉴定。心理测试所使用的仪器全称为“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俗称测谎仪或测谎器,是综合心理学、生理学和现代电子学及其他应用科学技术设计而成的。其基本原理是:人  相似文献   
2.
新闻背景: 据报道,1994年8月,河北石家 庄市孔寨村,一名妇女从一片玉米地 经过时遭奸杀。次年4月27日,21岁 的河北青年聂树斌被认定是此案的凶 犯,并于1995年4月27日被河北省高 级法院核准并执行了死刑。 10年之后,河南省荥阳警方在当 地某砖瓦厂内抓获了身负 4桩命案的 河北省广平县男子王书金。据王书金 交待,1994年的孔寨村奸杀案是他犯 下的。他还精确地指出了案发地点。 一起重大强奸杀人案审结执行10 年后却突然冒出了另一个凶手。这起 离奇的命案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广泛 关注。 …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代中国的法律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下.当代中国的法律价值系统集中表现为平等和效率两个价值目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合理解决。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市场经济模式的选择构建、现代法律的人本主义精神以及效率价值本身所具有的某种优位性决定了效率是当代中国法律的首要价值目标。而由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过程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社会价值理想所决定.平等则是当代中国法律不懈追求的极终价值目标。在当代中国,坚持效率优先,应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可承受的限度内.而兼顾平等则应保障效率最大化而又能保证社会稳定在最低极限上。  相似文献   
4.
刑事司法中的犹豫——兼谈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鹤喃  郭云忠 《法学家》2006,2(6):79-87
犹豫是刑事司法权行使的固有禀赋之一.刑事司法中的犹豫制度可以分为侦查阶段的移送犹豫、检察阶段的起诉犹豫、裁判阶段的宣告犹豫和执行犹豫等.从保障被追诉人享有不脱离社会权和复归社会权、克服刑事司法中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增进社会的总福利与总价值的实现、维护社会的宽容性与多样性等方面思考,犹豫制度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实证分析表明,现行不起诉制度呈现出不良运行的态势,表明我国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带有较强的刚性和机械性.刑事司法改革中需要在司法理念、刑事政策、制度构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拓展不起诉制度的适用,以改进刑事司法的僵化禀赋,促进司法的社会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同以往相比较,这次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许多历史性突破:第一,从立法方式的变化来看,从威权性立法转变为回应性立法,或者说是从传统人治模式转变为现代民主模式;第二,从立法步骤来看,更科学合理,大致经历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征求民意、审议通过等几个阶段;第三,从修正的内容来看,比较丰富多彩,包含了价值倡导、务实操作、初步探索等不同内容的条文。可能正是由于立法意识和立法技术的上述进步,使得新刑事诉讼法凸显了五个方面的功能:人权保障、权力配置、事实认定、纠纷解决、犯罪惩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诉讼调解制度在当前所存在的观念性误区和制度性误区.以制度演进和人的诉讼心理为视线,进行制度比较和理论剖析,进而将诉讼调解制度功能重新定位在促进必要合意,简易、灵活、高效及具有稳定性与一定的预测性的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法律实证研究区别于思辨研究,从形式上而言是"走出书斋,奔向田野";从价值上而言是贵在发现问题.加之法律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点,因此实证研究的地点选择既重要又复杂.经典的观察个案由于当时较大程度地受到资讯、交通、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在地点选择上偶然性很大,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文化、人员、案件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5日,国家检察官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在京共同举办了审判前程序中的律师作用研讨会.来自京内外的著名学者、律师、检察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谦抑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谦抑具有历史规律、思想理念、法律制定等三个层面的含义,包括萎缩性、最后性、克制性、妥协性、宽容性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刑事诉讼谦抑化的过程以及谦抑理念的形成,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刑事法一体化基础:刑法学基础、犯罪学基础、刑事政策学基础。应当考虑我国的制约因素,结合刑事诉讼谦抑的价值与限度,有意识地把谦抑理念逐渐融入到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当中,以期形成较系统的谦抑制度。  相似文献   
10.
法律常常和武器联系在一起,因为法律权威离不开强制力。关于刑事司法的历史发展,就曾经有过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刀、剑、剑鞘。在专制社会,法律是统治镇压老百姓的,很少存在对权力的制约,因此,是单向的,就像单刃的刀。到了民主法治社会,刑事司法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要约束权利,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