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陈浩然 《政治与法律》2003,37(6):101-106
以社会学和心理分析学为基础的法现实主义思想,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制度和证据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规范怀疑主义"、"事实怀疑主义"和"裁判的非预测性"等重要的思想观念.法现实主义强调指出,传统的"保持法的确定性原则"事实上是对法的更大的社会功能的否定.本文结合当代中国的司法制度,通过对这一激进的法学思想的分析评论,充分肯定了建立动态的法律制度的积极意义,提出了改革现行证据制度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主义的现代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刑法定主义的现代课题●陈浩然传统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是反对刑事专断制度的立法精神,二是“心理强制”的逻辑结论,三是法律稳定性的基本要求。但是,现代刑法的任务和社会功能并非单纯的威慑和制裁,使用刑罚的方法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合法利益已经成为刑法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就严格区分民主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些资产阶级派别。为了应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他们对民主社会主义者与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些派别采取了联合、团结的灵活性斗争策略,但马克思恩格斯始终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始终都是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要不要、能不能引进资产阶级国家的各种同我国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有关的法律制度,在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在引进技术、设备,实施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制度等工作中,由于忽略了相应法律制度的引进和建立,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引进设备和技术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和重复现象,财政、金融、外汇管理中的严重失误以及合资、独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矛盾等经常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原有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及当事人主观方面的因素之外,忽略有关必要法律制度的引进,不能不说  相似文献   
5.
过去了的20世纪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从保护环境资源和未来发展出发,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人类世界进入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时代。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也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位日本法学家,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献中,发现有三套唐代判例集.其中有一份关于紧急避险的判文.他读后表示非常赞赏,并抄给了我们.判文如下:"奉判:郭泰李膺,同船共济.但遭风浪,遂被覆舟.共得一桡,且浮且竞.膺为力弱,泰乃力强.推膺取桡,遂蒙至岸.膺失桡势,因而致殒.其妻阿宋,喧讼公庭.云其亡夫,乃由郭泰.泰其推膺,取桡是实.郭泰李膺,同为利涉;扬帆鼓枻,庶免倾危.岂谓巨浪惊天,奔涛浴日.遂乃遇斯舟覆,共被漂沦.同得一桡,俱望济己.且浮且竞,皆为性命之尤;一强一弱,俄致死生之隔.阿宋夫妻义重,伉俪情  相似文献   
7.
国家城乡发展战略的调整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这种变迁又不断影响和塑造着村级党组织的各种具体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概括和归纳了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与转型的整个历程。在进行历史分析的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指出了村级党组织实现自身功能转型的具体目标,即构建政党导向型组织,并分析了村级党组织实现这种转型的系统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路径与选择:司法公正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为配合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本刊特邀复旦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行专题论证,并希望借此方式进一步繁荣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体公正的实现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基本途径.司法的实体公正的实现固然与程序正义、法官职业化乃至司法独立等制度保障具有直接或重大的关系,但以证据规则为核心的证据制度建设相对于实现司法实体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也属于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制度保障范围,这方面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虽然奉行自由心证原则,但随着两大法系的逐渐靠近,其证据制度建设也已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因此,作为司法实体公正的重要制度性保障措施,证据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必须被提高到维护司法权威的层面,这是当前我国司法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证据与证据规则:司法公正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 ,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 ,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为配合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 ,本刊特邀复旦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 ,就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行专题论证 ,并希望借此方式进一步繁荣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