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在预案体系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规划编制以及应急演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展望新的一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加大攻关和应用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化公众参与的作用,使应急工作取得更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工作,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挑战.减灾政策也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从减灾过程来看,减灾政策不但要考虑灾害预防工作,还要考虑灾害的应急和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案件资料案例1、2002年某日凌晨4时许,在湘桂线某处发生一起火车冲撞致人死亡事故。案发现场是较为僻静的地段的一条小路与铁路交叉道口处,道口往北是一个弯道。死者为一男性,身上衣着干净,无任何可证明身份的证件,尸体旁找到已喝过的酒瓶。尸检见死者的右颞顶部有一10cm×10cm创口,创口周围头皮内陷并形成开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3月,联合国在日本仙台召开了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通过了《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该框架的第四项优先行动领域是:加强有助于高效响应的备灾工作,在恢复、复原和重建中致力于"重建得更好"(Built Bake Better,简称BBB)。BBB的国际定义是通过恢复、复原和重建阶段,使灾前的脆弱性不再出现,把减轻灾害风险等减灾理念纳入开发方法中,使得国家和社区具备抗灾能力(韧性),同时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铁路伤亡事故屡见不鲜,亡多活少。尤多肢体离断,若未得到及时救助,很难存活。我们遇到一例左侧上、下肢及右下肢被火车碾压离断3小时后,经抢救存活,报道如下:一、案情简介:2005年4月24日凌晨,一旅客列车运行至焦柳线某区间时,一40岁左右女性旅客从一卧铺车厢过道中部的缺口处坠  相似文献   
6.
日本“3·11”大地震后国家减灾政策的反思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林生 《中国减灾》2013,(11):21-24
2011年3月11日,距离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130公里处(北纬38度,东经142度)发生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复杂的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是日本战后死亡人数最多、该国观测史上最强的地震,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巨灾。日本在此次地震灾害应对中的表现有诸多可圈点之处。例如,建筑物和工  相似文献   
7.
现代恐怖主义给全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围绕恐怖主义的法律定义问题,国际社会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新时期恐怖主义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征。笔者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对恐怖主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保护工作战略。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某男,36岁,系某铁路养路工区铁道巡道员。1994年4月20日晚16时至24时在雷鸣闪电的雨中执行巡道任务,约于21日凌晨2时左右,被人发现死在铁路路基旁。检验摘要尸体位于铁路右侧路基上,呈俯卧位,翻开尸体见左前臂抱着道钉锤,右手握着巡道灯,尸体的西北面有一顶草帽。死者上身穿黄色工作服及红色背心,其中工作服右肩部有一6.0X4.ocm的撕裂痕,背心的右肩布条撕断,断端有烧焦痕迹;下身穿黑色长裤及淡黄色短裤,其中长裤右侧裤管沿裤缝纵形裂开57.ocm,短裤裤腰中部有一1.0XI.ocm烧灼痕,右侧有80XI.ocm烧灼痕;脚穿咖…  相似文献   
9.
避难场所与城市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研究指出,奥运期间,北京将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生命线"系统事故、高技术事故、地下空间场所的致灾隐患、恐怖袭击与社会灾害等五大灾害的威胁。在做好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的同时,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效率,将为北京的奥运安全提供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紧急状态法的定位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各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动因、紧急状态法与宪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关系、紧急状态法应当具有的内在价值及其特点来看,紧急状态法应当在紧急状态法律体系中具有“准宪法”的地位,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特征,同时,紧急状态法的内容应当具有原则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