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政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这几天有暇,随手翻阅摆在案头的《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1858—1880年的外交》一书,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徐中约教授,颇有感思。恰巧有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来函约稿,我便借机谈了一点自己近来的些许思考。说来这个问题也不是毫无由来的闲篇,请看中美贸易战,一波三折,并没有彻底解决的迹象,究其根源,固然它们是经贸问题,政治问题,但也是外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时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 ,即有别于日常政治的宪法政治时期。因此 ,政治国家的问题是我国宪法的理论基础 ,目前法学界倡言的法治主义属于一种市民社会的规则之治 ,但如何把法律人的法律上升为政治家的法律 ,或者说如何处理民法与政治法的关系 ,是当前我们国家宪法政治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对此 ,欧洲大陆国家的公法理论和英美传统的阿克曼的宪法政治学说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4.
"国际空间法",这个不久前我们还很陌生的术语,今天我们则实实在在地需要它了.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空间活动迅速增加,各国在空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20世纪50年代起,美苏两霸就掀起了太空争夺战,国际空间法开始为人类关注.  相似文献   
5.
高全喜 《同舟共进》2010,(11):11-12
2009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中一番"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讲话,在国人心中激起了情感波澜。应该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基本实现"温饱",  相似文献   
6.
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宪法与革命为主题,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对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立宪建国及其不同路径给予了理论探讨,尤其对洛克、卢梭以及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宪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辨析,并进而勾勒了中国百年宪制的革命建国历程。本文认为通过革命而制宪,宪法终结于革命,宪政出场,革命谢幕,革命的反革命是现代宪制的精神实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革命各自实现了革命的反革命的宪制,而法国大革命则陷入激进革命的震荡之中,至于现代中国的百年宪制,这个革命的反革命还远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7.
政协制度是中国现代立宪史的重要创造,是政治宪法的制度性表现,具有深厚的宪制功能、价值意蕴与演化潜力。在辛亥革命缔造中华民国的过程中,立宪派即开始以协商建国的政治自觉和担当介入制宪过程,形成了政协的早期传统与渊源。两党并立时代的民主政团仍然构成推动训政向宪政转变的重要动力。1945年的旧政协具有制宪预备会议的宪法功能,促成了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但未能运用宪法化解主要政党之间的政治冲突。1949年的新政协直接作为制宪会议制定颁布了《共同纲领》,开启了大陆版的共和立宪序幕。伴随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政协逐步转型为非国家的政党协商制度和统一战线组织,但其制度角色并未定型,其在八二宪法体系内作为代表制要素的理论与制度空间依然巨大,从而成为未来宪政转型与成熟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具有经久影响的伟大思想,必然与其时代有着水乳与共的关系。卡尔霍恩是美国内战前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理论家,他的州权理论反映出美国建国后六十余年来的发展演变历程以及背后深层的社会政治矛盾,折射出一个新型现代国家的宪制构造所难以克服的政治危机以及宪制政府的法理学难题。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也是激发思想理论创新的时代,由此发育而出的林肯法理学与卡尔霍恩法理学,作为两种对立的政治与宪法学说,它们在相互激辩的对峙中共同生成,并随着南北内战的进程以及结束,而内化在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精神之自由的诉求之中。在抵御国家主义,以及塑造美国的自由共和政体这一实质性的宪政制度方面,卡尔霍恩的思想持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被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其中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还有另一个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的精神基础。《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当时民国的宪法精神。本文论述了《逊位诏书》所包含的政治宪法学要义,并揭示其对于当今中国宪制转型的启发性蕴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宪法学现有的公民研究都集中在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主题之上,本文运用政治宪法学的视角和方法,突破已有的研究范式,来讨论公民身份和公民本身的含义和历史渊源。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之下,针对中国宪制道路所面对的"非常政治"与"日常政治"之间的转换困难,本文提出运用富有建构意义和平衡意义的"宪法政治",来推进中国的公民身份和公民社会建设进程,寻求克服反法治的激进主义所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