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动力和支柱。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形势不容乐观,出现信仰迷失、混乱、弱化等现象。从根源上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受到世界信仰危机、社会现实生活变化、历史思想反作用等因素影响。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着手,走出信仰危机困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但很多人将法治和依法治国等同,混淆二者的关系。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法治的内容和体现。二者在实质、内涵、范围、对象、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探讨他们的关系既有理论意义,又有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并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和发展的。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依法保障人民民主、坚持宪法至上、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加强权力监督和处理党法关系等,启示我国法治建设要坚持人民民主、完善法律体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依法治国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在全面总结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原则.从心理学角度讲,所谓体验是受教育主体的一种情绪感受和情感想象,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心理表现,如服从、敬重、内疚、自责等,强调的是人的内心感受和主观情感.在少先队工作中大力提倡体验教育,就是要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体验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5.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他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依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障人民民主、坚决实施宪政、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加强权力监督、处理党与法的关系。列宁依法治国思想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启示: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强化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6.
古田会议在我党和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批判各类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了包括革命道路思想、政治、军事和组织原则等问题,初步制定了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坚持思想建党、实事求是、党指挥枪、执政为民等方面。古田会议启示我们党要从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着手,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党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以网络为平台,以键盘符号为媒介,通过文字符号表达含义,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和文化影响。应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宽容的态度,通过规范语言价值,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认清网络语言的起源和特征,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坚持用依法治国思想建设国家,明确指出:"假如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1](P188)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丰富,对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斯大林主义、苏联解体等诸多因素影响,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一直被误解。其实,以科学的态度完善和深层挖掘列宁的依法治国思想,就会明白其中的真谛,在赋予时代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并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而形成和发展的。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依法保障人民民主、实施宪政、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加强权力监督和处理党法关系等。对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的启示是:要坚持人民民主,完善法律体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依法治国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容忽视的维度。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解读,从宗教批判、理性根基、理性维度着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理性剖析,找准信仰的内涵偏差、内在缺乏、外部困扰,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否定和怀疑的根由,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定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成为大众不能脱离的生命信仰,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实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