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邹世享  李慧勤 《前线》2015,(4):46-47
土地是国家最重要的物质资源。我国的宪法、综合法、专门法都对土地资源管理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法制体系。但是,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法治缺陷日益凸显,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我国农村土地管理法治化建设值得我们思考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指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是要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使高等教育在量的积累中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吕萍  李慧勤 《思想战线》2007,(4):111-114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的绝对一次性决定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教育要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注校园安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社会发展逐步依赖知识生产的历史进程中,以促进大学高度社会化并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规则体系。它以促进大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有效发挥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背景,围绕两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如何促进大学组织的高度社会化,使大学与社会间形成有机的互动机制;二是如何解决好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与直接服务社会的冲突,确保大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宏雷  李慧勤 《学理论》2009,(29):246-248
《基业长青》是一本为世人所推崇的管理学中的“圣经”。作者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从经典企业的整个历史中探寻归纳,提炼出了高于常规管理和运营的宏观的经典理论。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从其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对任何想要基业长青的组织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我们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与地位的确立,与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这些能够支撑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理念对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丁敬军  李慧勤  郝晓  柴红 《学理论》2011,(34):36-37
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首先阐述了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然后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检验认识、质疑认识和走向实际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对我们如何做到真正解放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大学存在的一种永恒价值,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魅力所在.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社会的评价尺度.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准.社会对入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作为评价依据.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它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共文明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公共生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环境面貌、公共秩序状况、社会服务水平、城市文明风尚的综合反映,其基本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中国礼文化的精神内涵,经过创造性转化,完全可以适用于现代公共文明建设,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尹晨辉  李慧勤 《学理论》2011,(12):23-24
发展公共文明是继承和弘扬奥运先进文化成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公共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在公共生活领域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倡导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公民道德和公共精神,建立市民公共行为规范体系发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柴虹  李慧勤  丁敬军  郝晓 《学理论》2012,(1):142-143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演变,经历了电化教育的萌芽、初创、学科体系的建立等几个阶段。研究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并探讨其对当代教育技术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