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西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弗洛依德的人格构造说出发,首先探讨人格结构三要素"本我"、"自我"、"超我"均衡发展的文化前提,然后对中西人格结构,中西人格结构赖以形成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人格结构的文化人所创作的文化作品的优与劣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指出文化转型时期我国人格结构的缺陷,并提出理想人格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熟视无睹意即经常看到某事物或某现象却像没看到一样,不关心、不过问。它是人们在一系列社会背景下有意或无意的自我选择。目前在我国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全民所蔓延的熟视无睹之症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一大顽疾,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于掌握公权力的公务员群体和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熟视无睹症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其背后也有不同的原因,因而需要分别对两大群体的熟视无睹现象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消除这一大顽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孔子以"述而不作"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将"仁"的思想内化于"礼"之中,并将其发展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其思想中有着人文主义的精神,是早期人文主义的发声。他构建的道德之天,使得人们由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的自我以及身处的社会之中,人们逐渐开始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从而提出个人的修养,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作以要求。这一系列的转变,都是人文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办私立教育是我国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为巩固扩大这一改革成果,引导规范民办私立教育健康发展,文章从立法的角度,分析我国民办私立教育立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若干加强民办私立教育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春秋时期社会的极速变革和发展,以社会阶层分工为保障的"礼"受到挑战,人们开始质疑礼的存在。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情景,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将爱其亲的"仁"发展为"泛爱众"的仁,并将其融入礼中,以仁释礼,为礼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合理性。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在于其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由此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心理情感的建构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心理情感的建立,礼的作用表现为其在社会中对民众的教化作用,以及礼同时具有自觉修养(内在约束力)和他力约束(外在约束力)对于个体进行合理的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