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哈尔滨市在民生政府建设上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对哈尔滨市民生政府建设提出建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民生政府的理念;把加快哈尔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立民生政府的评价体系;民生政策要与时俱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发展民生的合力;加强社会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政府中的工作压力源增多和增强,致使公务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感受,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为政府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公务员面临的心理压力源进行分析,并为降低公务员的心理压力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一、和谐社会与公务员现代人格建设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的道德觉悟和道德能力,是制约党的方针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从政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更处于关键地位,只有官德正、官风清,才能带动和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将会影响、推动或改变政府的决策,对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公正廉洁政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受到了来自公民、政府、参与途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和制度,更好地保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使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能更好、最大地发挥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前,干部作风问题之一就是一些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就是不想担当、不会担当、不敢担当。干部不担当的内生性原因主要是动力不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外源性原因是缺乏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权责设定模糊不清、权责脱节以及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容错机制、监管机制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加强作风建设,治理干部不担当问题,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与能力建设,做到"五个过硬",二是要以正确的"为官"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激励干部责任担当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紧迫任务被提了出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加速政府的现代化进程.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曾说:"建立有效率的政府并不容易,但朝着提高政府效率的方向迈出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都会大大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话深刻地道出了政府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政府现代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高学习能力,领导干部需要在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学习目标六个方面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9.
关于领导决策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觉、心智模式、情绪等心理因素对领导者的决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心智模式的改善是工作创造性的重要前提,领导者要不断完善心智模式。同时,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领导者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管理科学化就是深刻认识、把握、遵循社会管理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坚持继承社会管理的规律性经验,发展和完善社会管理理论体系,科学领导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