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155篇
工人农民   162篇
世界政治   4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06篇
法律   3296篇
中国共产党   4316篇
中国政治   5480篇
政治理论   1512篇
综合类   215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1174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973篇
  2010年   997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967篇
  2007年   1004篇
  2006年   931篇
  2005年   874篇
  2004年   769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643篇
  2001年   638篇
  2000年   595篇
  1999年   452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84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1篇
  1963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岁末年初,许多单位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有的民主生活会却开成了评功摆好会、互唱赞歌会,唯独不见问题;有的班子成员开展批评,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同志只说优点,不谈缺点和不足。其实,这种看似"没有问题",往往才是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是人民生活各方面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大力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4.
5.
积极推动各类新型土地财产权在我国实定法上的“落地”,是突围我国土地财产权的封闭结构,深化我国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助推土地产权清晰化、土地要素市场化等目标实现的内在诉求。目前学界围绕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生成逻辑、法律性质和归属等方面的认识尚存明显分歧。其缘由主要在于学理上围绕这一新型权利的法理研判,并没有立足于中国现行地权结构语境来对其内容这一基础性、前提性知识作科学界定。法理上,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之准确定位,是厘定这一权利的射程范围,区隔此权利与彼权利以及展开与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中国语境下,学理上应立足现行地权结构形态,从平面和立体二元维度来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作科学定位。自平面维度观之,土地用途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之传统要义;自立体维度观之,土地开发强度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的新近发展。无论是平面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还是立体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都应该成为这一权利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所考量的对象。故而现有围绕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的范式亟须转型。  相似文献   
6.
7.
傅达林 《方圆》2020,(5):72-72
"紧急状态无法治"早已成老皇历,法治不仅是常态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同样也是人类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必然选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既是一种生活经验,更是公共治理的智慧。疫情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献计献策,探寻疫情防控之道,"法治"成为其中一个绕不开的重要关键词。连日来,法律界和社会舆论提出了诸多法律上的意见建议,从禁食野生动物立法到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完善,尽快健全我国应急法治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部分青年乡城移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选择“一家两户”的入户模式,即夫妻一方带着子女入户城镇,另一方户口保留在农村老家。本文基于D市的调查资料,对“一家两户”入户模式的形成机制、逻辑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发现城市社会福利、家庭生命历程中如子女入学和成长是部分家庭成员入户城市的诱因,而农村土地利益、职业周期风险、故土情感则使部分家庭成员保留农村户口,是宏观-微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家两户”选择遵循着安全第一的社会理性和家庭利益优化的经济理性的双重逻辑。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关系在近年来发生了转型,从城市中心主义转向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开始拥有部分比较优势,移民的自主选择增多。  相似文献   
9.
申国华 《奋斗》2020,(1):79-79
副市长坐公交、局长跑窗口、院长门诊排队……领导干部这样的体验式、暗访式、结对式“走流程”活动,发现并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搭建起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载体。其实,调研就是要这样,既要俯下身更要沉下心,才能发现真正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