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1.
饮食之味,大约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那点酸甜苦辣的味道。可口好吃的东西被文人以“美食”冠名,既谓之美,总得与美丽有些关系。望文生义,当是好看且食之有“美丽”之味。想来食物之“美”,定与美丽给人的感受相通,是为“美食”。能品出食物之“美”的吃客叫美食家。自然,好吃之徒算不上美食家,最多是个老携——传说中叫拉睿的怪鲁嘴大且极其能吃。美食家的“吃”,不但口中有味,心中也是有谱的。哪怕寻常的东西,他也能东西南北说出个道道来。遇上大文人,简简单单的食品,也会被写得笔下生花,似有鲜花那样好看、好品之味儿。说到此…  相似文献   
2.
历来行家谈吃爱说“五味调和” ,酸、甜、苦、辣、咸组成今天人饮食的基本味道。在中国 ,五味调和的理论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可见五味中的每一味都有其存在理由。在五味之中 ,甜味最被普遍接受 ,咸味最不可缺 ,苦味比较不舒服 ,辣味过于猛烈 ,酸味却最有“另类”的味道。只看尝酸的表情 ,又皱眉头又做怪样 ,就知道酸的味道复杂 ,而且让人印象深刻。酸味在心 ,即有酸楚、悲酸、酸溜溜、酸不溜丢…… ,一个酸字 ,真是无以言表 !味觉中的酸味虽刺激 ,却偏有人喜爱。就好像旅游者中的另类 ,偏不喜欢顺当的线路和平淡的项目 ,专拣那些惊险刺…  相似文献   
3.
到西藏,意味着一次非凡的出行。这也是眼下的一种时尚。 很多年前,我遇到一个熟识的画家。闲下来聊聊,他激动地告诉我,西藏让他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以前的画都是没有意思的,风情的,甜腻的。从西藏回来,他决定抛弃从前的画风,不再画版纳啊,大理啊,丛林啊,女子啊这一类“没劲”的东西。画家的画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因为那些画充满了西藏美丽简单的线条,充满了荒凉的地平线的空阔,枯死的野牛头,写满经文的玛尼石;苍凉的经幡在画幅里飘动的样子让我敬畏,而匍匐长叩的信仰者让我感到灵魂的惊动。画家让我听一组国外来的音乐,…  相似文献   
4.
饮食之妙,在精,在奇,在天然地道。食不厌精,脸不厌细,这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传统。现代人的吃;讲究吃得排场体面,吃得与众不同,吃得食丰味广。事实上,最有资格说吃的常常不是富豪大款,而是遍行天下的旅游者,因其行踪所至,皆可尝到各色食品。中国菜东甜西酸,北咸南鲜;西餐大菜讲究精致好看;吃的是赏心悦目;而古今中外,众多的民族,众多的地域皆因饮食而与众不同,皆因美食让人心神向往。所以,《奇食妙趣》专为旅游者而设。不论你在何地尝过什么样的奇妙饮食,都可以端来与其他人共享。当然,一日白饭,一杯香茶,道中人自会品出不同凡响之味。这食物之“品”与食客之“味”,就是《奇食妙趣》的旨趣所在。说得时髦些;这是所谓“饮食文化”。最后,别忘了多多关注带有“民族”和“绿色”风味的饮食。  相似文献   
5.
本刊专题策划《畸恋命案》刊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来稿近百篇,对蓝陆军故意杀人案以及由此案而引发的有关恋爱,婚姻、家庭、法律、社会、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现摘选几位读者来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