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冯湖 《学习月刊》2013,(17):4-5
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 群众工作是常态化、长期性工作.只有以科学的制度为根本保障.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制度建设的成果,是衡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两个转变 ,西部大开发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区域分工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进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党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特别是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对于加强工人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完成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湖 《理论视野》2007,(2):57-59
研究式教学,是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教与学双方互动,学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时,人们往往以为其内涵只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即通常所讲的“四个现代化”。现在看来,这样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的内涵,是很不够的。总的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现代化、政治生活民主化和人的现代化,也就是高度的物质文明、高度的政治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三个方面是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认真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意识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意识变化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意识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相似文献   
9.
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当前,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看齐意识,使全党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为什么看齐? 增强看齐意识是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要求.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和凝聚力战斗力之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种新的理想社会方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总任务.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体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不断展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而可靠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条件.社会阶层及社会成员的人格和心理满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现实的精神支撑.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