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车主王某用备用的车钥匙将自己因违章被交警依法暂扣的汽车偷偷开走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发展的完美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命题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法博士 《人民公安》2008,(13):64-64
某人制造假的交通事故佯装被车撞伤.威胁司机不给钱就报警,该人的行为属诈骗还是敲诈?  相似文献   
4.
法博士:一人犯数罪,且分别属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管辖.应如何办理?湖南张晓伟 张晓伟同志:根据六部委《关于刑诉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将贪污贿赂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在上述情况中,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人民检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由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相似文献   
5.
“走出去”是必要的。这不仅是扩大内需、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不仅是应对加入WTO的重要措施 ,也是加速对外开放进程的必然选择。“走出去”是全方位的 ,不仅是产品、技术和资本 ,更是企业整体的走出去。“走出去”的范围是广泛的 ,不仅是发达国家 ,也可以是发展中国家 ;不仅在欧美 ,也可以在亚非拉。“走出去”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 ,我们应从多方面努力 ,以便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为此 ,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一是要产权清晰“走出去”。“走出去”的重点是国外投资问题 ,因此 ,必然要问 :…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门槛前 ,我们应更冷静平实地思考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战略判断对中国现代化全局至关重要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经济与社会问题不同于工程问题 ,它们要处理的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不能按图索骥 ;市场经济是民众的自主经济 ,要防止仅从形式上照搬市场方式和手段 ,使市场规则精髓尽失的“市场失灵”发生 ;制度创新是万事根本 ,搞好市场经济不能只在小巧功夫来回出招 ,而必须依靠制度创新作保证  相似文献   
7.
法博士 《人民公安》2006,(21):62-63
此案如何办理;香樟可否视为“珍贵树木”;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8.
法博士 《人民公安》2006,(15):63-63
法博士: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些运输船只在运输集体货物过程中均有“出小货”现象。所谓“出小货”:即运输船在运输货物过程中,将所承运货物中的部分货物在运输途中私自卖给他人从中获利。船民中称之为“出小货”。这些运输船只的船民均不属于该货物单位的人员.亦不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请问:这些运输船只船民将所承运的集体财物在运输途中将部分货物私自卖给他人从中获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名?  相似文献   
9.
死亡宣告     
自然人若下落不明满4年,或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满2年,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法院宣告死亡后,被宣告死亡者的婚姻关系消除,财产继承开始。被宣告死亡者重新出现,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死亡宜告。此时,妻子若未改嫁,除非她反对,否则婚姻关系自行恢复;若已改嫁,婚姻关系不能恢复。孩子如果已被收养,被宣告死亡者也不能要回。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出版的《十作家批判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1月出版 )在文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褒贬不一。我们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 ,更希望文坛摆脱浮夸吹捧的庸俗风气以及各种“自耗” ,也即不利于文学进化与发展的熵效应。如果说 2 0世纪中国文学没有给世界留下多少大师级的文坛巨匠 ,那么我们希望 2 1世纪的中国文坛能够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 ,我们特邀部分从事文学、美学、语言和经济管理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对《十作家批判书》及其相关现象展开讨论 ,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