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十二五"时期,武汉工业化发展水平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的后期,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单项的经济总量战略发展阶段目标可能提前实现,但仍处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阶段之中。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已经呈现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特征,但武汉的工业化发展尚未结束,而且第二产业发展的效益还有待提高,新型工业化道路仍需坚持。  相似文献   
3.
武汉与广州天津南京沈阳成都五市相比较,无论是金融发展基本状况比较,还是金融竞争力定量分析,武汉在六市排名中均较靠后。衡量金融竞争力的一些主要指标质量不高影响了武汉金融竞争力排名,最大的问题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存贷款总额等水平较低。而相比金融发展的现状水平,武汉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潜力劣势更为明显。因此武汉金融业加快发展,必须创新金融工作理念;必须加快组建“武字头”金融控股集团,打造武汉金融航母;必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积极争取建立中部地区或全国性的产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4.
会计监督既是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机关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后勤管理科学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机关后勤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重“创收”、重后勤服务社会化,而轻管理、忽视后勤管理科学化特别是忽视会计监督的问题。会计监督在政府机关后勤改革中被  相似文献   
5.
影响武汉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众多,且不容易掌握完全信息,运用灰色多目标局势决策工具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多目标复杂决策问题;通过选用武汉市2001-2008年区域工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局势决策工具建模并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武汉市综合行业测度靠前的工业主导产业有: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船舶、纺织、烟草等八大产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武汉市应坚定不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进一步制定好、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促进八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在历史上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形态的变革,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还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促使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和探索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并要求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发展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新科技革命不仅没有扼杀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更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强力助推器。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我们依然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1世纪将是高科技产业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改革,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武汉市城市交通建设投资还将保持相当长的一段快速增  相似文献   
8.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的任意事项进行审查批准的行政活动。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宏观环境的制约,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中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根据我国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针对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加快行政审批法制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如果不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势必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萎缩。然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多种要素和资源的投入,尤其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投融资机制不活。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因而直接融资一直受到遏制,间接融资成为企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挑战,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三大攻坚战之首,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对我国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可持续深层次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在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考量下,防风险始终处于决策层更为关注的底线要求。2017年以来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投融资平台收紧政策密集出台,相关违规处罚问责频频曝光,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营进入"寒冬",如何在化解地方巨大隐性政府性债务风险同时,寻求可行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之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真正转变,关系数十万地方投融资平台从业人员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