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程设置是一个议题过滤和筛选的过程.议程设置动力学探讨当社会问题具备哪些条件后可以通过过滤和筛选而进入决策议程.而议程设置阻力学则探究社会问题难以进入决策议程的根源.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理论提炼,建构"隐蔽议程"现象的分析框架和议程设置阻力学.  相似文献   
2.
数字政府发展的国际新趋势:理论预判和评估引领的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政府"是同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公共治理方式与形态。总体上讲,研究国际上数字政府发展趋势的路径有三种,即理论预判、评估引领和实践梳理。本文综合运用理论预判和评估引领两种路径,从技术逻辑、管理逻辑和政策逻辑三个层面对数字政府的新趋势进行提炼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具可视性、可触及性以及复杂性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相连的接缝地带",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好坏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本质上乃是对其悖论属性和议题张力的治理。城市公共空间的悖论属性和"元问题"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必须综合运用"以国家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及"以使用者为中心"三种治理模式和相应的治理工具。总体上讲,公共空间治理模式和机制创新乃是重视从空间与治理关系视角积极探索的产物。具体而言,二者存在三种关系,即"作为行为塑造因素的空间""作为中介或作用点的空间"以及"作为治理对象的空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上,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已经步入行为科学或者行为经济学时代。"助推论"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助推论"以行为化市场失灵作为逻辑起点。作为一种基于设计的监管,助推被认为是命令控制型规制和激励型规制之外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种政府监管创新方案。依据助推论,政府需要扮演"选择框架设计师"和"选择框架设计监管者"两种角色。助推型政府要么通过干预塑造民众日常决策的"选择框架",要么通过干预自动处理机制,来转变政府监管的微观心理和行为基础。"助推论"受到人们基于"自治""福利"以及"尊严"等提出的尖锐的批评和质疑,"助推论"的捍卫者则采取辩证的、类型学的、就事论事的策略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5.
论整体性政府的制度化路径与本土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性政府理念强调整体思考、关注"整体人"、实现行动整合。西方各国通过组织、流程、技术、机制以及政治等一系列制度化路径,来促使整体性政府的理念付诸实践。整体性政府理念及其制度化路径在我国的本土化,需要注意平衡专业分工与横向整合、重视制度整合与文化整合等五项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7.
公共管理敏捷革命并非效率革命,而是治理数字化转型阶段政府治理能级升维。敏捷治理以在敏捷性中捍卫可治理性为使命。依据可治理性寻求之进路(制度或技术)与机理(确定性或灵活性),可将敏捷治理实践划分为“制度创新-确定性寻求型”“制度创新-灵活性寻求型”“技术赋能-确定性寻求型”以及“技术赋能-灵活性寻求型”等四种类型。基于交叉案例研究发现,作为系统工程,公共管理敏捷革命是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敏捷的产物,强调以贯通政府敏捷与社会敏捷为方法。理想形态的城市敏捷治理体系构建需以平台化运作为基础,有机黏合并支撑起“想要敏捷”“能够敏捷”以及“必须敏捷”等完备要素体系,并以控制论为指导,将有效的反馈控制循环植入其中,确保城市治理体系以灵活迭代的方式保持持续敏捷。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理论创新与知识增长的基石。扎根于本土社会的事实且同国际理论接轨的概念创新乃是推进中国行政学蓬勃发展的重要一环。概念创新没有标准程式。中国行政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亟需汲取国际行政学科发展历程中概念创新的基本经验(譬如现象聚焦、锁定重大理论问题等),遵循概念创新的基本原则(包括精简性、客观性、中立性、开放性、平衡性以及情境性等原则)和科学思维(包括"领地"思维、"类型"思维、"类比"思维、"变量"思维、"特质"思维以及"关联"思维等),并将概念创新同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统筹把握。在关于中国行政学的研究中,有必要倡导一种基于现象聚焦(尤指"元现象")、锁定学科重大理论问题且以中层概念生产为取向的概念创新。  相似文献   
9.
“政策工具”的理论认知的薄弱会极大限制政府治理的思路与绩棼。国际学界已就政策工具进行了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但我国内地学界对这些理论成果的系统性引介仍属凤毛麟角。以知识学诠释为进路,综合运用系谱学与类型学,可以较为系统地展现政策工具研究的理论图景。按照系谱分析逻辑,对政策工具的概念与知识谱系(功能论、资源论和策略论)予以梳理。继而,依照类型学逻辑,对政策工具研究中并存甚至是竞争性的阐释视角、学派以及政策工具(及其评估标准)的类型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政府治理实践分别从目的理性、工具理性、程序理性和评价理性等层面进行反思性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地)城市摊贩监管行动缘何稳定于"模糊性治理"?在理论层面,这个研究问题关乎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选择的机会、内容与新的选择机会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依据"新多源流模型",政策行动选择受到"议题流"、"行动流"和"规则流"等三种政策溪流(即"变量集装箱")的"流向"、"流量"和"水质"等变数的塑造和制约。政策溪流之间的离散或汇聚乃是一连串因果机制相互作用(即"机制串联")的结果。当政策溪流汇流之时,政策行动选择(或变迁)的机会之窗开启。特定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的选定及其稳定,需从政策语境、政策溪流、政策行动的属性(譬如模糊性治理的功能或政策效应)、决策者的意向性以及相关机制串联过程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解释。换言之,为了深刻解释这种独特的政策选择现象与政策稳定现象,有必要综合运用机制性解释与功能性解释。前者着力于变量和因果机制的角度;后者则着力于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即"模糊性治理")所具功能的角度。考虑到行文,本项研究重点进行机制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