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鹤壁、林州、安阳三地交界的太行山区,有一个村民分散居住在“三条沟一面坡”的小山村。“出村爬山坡,吃水靠天落”曾是那里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却是“一条玉带绕山转,满目葱郁椿发香”,村民人均纯收入3500余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带来这一变化的创业者,就是市、区、乡三级人  相似文献   
2.
孙晓彦 《青年论坛》2003,(6):139-140
中国的电视节目栏目化是电视事业发展和竞争的必然趋势 ,但是长盛不衰的栏目很少 ,特别是在地方电视台 ,电视栏目的短命现象更是严重。本文除了在总体上分析原因之外 ,更多地剖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制片人的选拔机制的不合理 ;制片人退出机制的不健全 ;大锅饭的文化背景带来的过高的操作成本等  相似文献   
3.
孙晓彦 《青年论坛》2004,(6):104-10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探索也亟需提到日程上来。本文结合《新闻采访》这门技能课的特点 ,从课程内容的前瞻化、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课程实践的设备化、教师学习的终身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闻采访》课程的改革 ,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晓彦 《青年论坛》2002,(6):102-103
新闻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同许多实践工作一样 ,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 ,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在宏观论述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采访过程的具体环节 ,从而阐述“采访是一门艺术”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早期先锋写作到后期现实主义写作的转型。总体看来,他的创作转型是机智的,是值得肯定的。在创作后期,他将作品的主题由揭示“人性恶”回归到“人性善”,表现了他在创作中对“人”的关注由孤立走向全面。小说回归趣味性和故事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他开始将现实和历史结合反思,作品具有了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余华的转型,启示当下文坛: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承担厚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拯救并发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依然是文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