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矿地复垦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矿地复垦立法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矿地复垦活动表现出新的法制需求。为完善我国矿地复垦立法,建议制定《土地复垦条例》,提升原有立法的层次与效力,并积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论证了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对策。认为应确立环境法制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升环境法制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将环境法制教育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法制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权制度的历史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是水资源的所有者,水权有一定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水权基本制度。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完善水权制度的关键,是要促使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进行水权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利用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是再生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追求。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再生水利用法律制度完善涉及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领域。完善再生水利用自然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提升再生水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再生水风险评价制度;完善再生水利用经济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确立再生水优先使用原则,将再生水水权纳入现行水权体系、明确再生水水权转让制度;完善再生水利用社会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应健全再生水水质标准制度,细化公众参与制度;从而实现再生水利用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国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培养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区域和行业人才需求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中国地质大学以差异性竞争战略为理论基础,以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机制创新为契机,依托优势主流学科建设资源环境特色法学学科实践为基础,探索设置资源环境特色法律硕士培养目标是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土地登记制度开展较早的国家,拥有比较成熟、完备的土地登记体系,土地登记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我国土地登记制度的完善,核心内容是要把资产转化为资本,有必要借鉴英国土地登记制度的经验.该文指出,我国应突出以产权为核心的土地登记;强化土地登记的技术投入;健全土地登记的运行机制;完善土地登记的法律责任;从而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土地市场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7.
环境基本法是一个国家用以全面调整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文件,它表达了国家对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政策和方针,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和监管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环境立法,是宪法和其他单性环境法律文件相联结的枢纽和中介,对一国环境法律秩序的构建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我们应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地位。应按“综合法”模式修改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在总则中对循环型社会做出规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设立较为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积极培育西部矿业权市场,并推进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的法律化,将为西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机遇;但矿产资源科学管理立法目标不明确、矿区环境保护立法欠具体,已构成其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论的观点,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以运河为单元实施管理,于明代形成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水源调配、灌区水量分配等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对于运河生态系统的维护也采取了大量措施。我国加强流域管理立法,应吸取古代运河治理的经验教训。关于流域管理机构立法,应明确规定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高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加强流域立法的可操作性。关于流域水资源配置立法,要使流域初始水权的政府配置在法律上加以巩固和完善;建立和健全流域水权有偿转让的法律制度。关于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立法,要促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及其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是一项新型人权,民族环境权是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民族环境权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家环境立法为基础,少数民族除了享有一般环境权,还同时享有具备民族特点的环境权。民族环境权的提出,有利于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