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一国两制多法”的格局下,内地与香港之间在监管机构设置、监管目标、监管方法、组织押犯劳动和学习、减刑与假释制度、释后就业等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内地的监管机构设置科学应予以肯定,香港的减刑、假释制度的合理因素有借鉴的价值,如果实行“严判宽执行”的刑事政策将更切合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公诉转自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起诉制度,因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困惑叠出。积极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制度模式,在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采取扩大起诉主体、统一案件适用范围、为自诉人举证提供支持、设置自诉权行使的调控机制等方法与途径,来构建既有利于被害人诉权的实现.又能对公诉权形成有效制约的现代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刑事搜查制度各不相同,然而搜查一般都应遵循司法审查、特定性、合理根据、人格权保障等原则。为加强两岸间交流和保护人权,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刑事搜查制度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控制下交付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并在打击跨国、跨地区毒品犯罪中成效显著的侦查手段 ,具有合理性、隐蔽性、灵活性、可终止性等特征。法域间的侦查合作应以地位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 ,法域间实施控制下交付手段应审慎进行并逐步简化程序 ,法域间的控制交付程序应与现行的个案协查相协调。我国当前使用控制下交付手段的工作重点是将区际合作与国际合作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国际反毒合作中积极发挥中国法域的整体效能 ,利用国际培训交流的机会提高缉毒人员的实战水平 ,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提供更多的项目和技术支持 ,并将控制下交付扩大使用于其他犯罪的侦查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中,审前程序的设置不符合诉讼经济和刑法谦抑原则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切实保护诉讼各方的利益,需要在现有刑事诉讼过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富成效的刑事审前分流机制,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跨越我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边境的犯罪 ,在具体案件的管辖权上时有争议 ,应借鉴民事法律协议管辖制度。协议管辖应考虑有利于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 ,有利于“一国两制”和特别行政区繁荣稳定 ,有利于调查取证的证人出庭作证 ,有利于缉捕和控制犯罪嫌疑人。建立跨境犯罪案件协议管辖制度应逐步完善法律规范和健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港澳回归后跨境犯罪的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犯罪直接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造成危害。根据港澳回归后跨境犯罪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增强合作意识,树立联手防治的战略思想;完善协调机制,提高各方协同作战的能力,严格边境管理,控制跨境犯罪的通道;强化侦查合作,严厉打击跨境犯罪活动,开辟新的合作途径,实施司法资源共享制度;制定区际司法协助法,协调合作各方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几个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战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邓小平同志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本质、方针、战略思想、基本政治制度等方面,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几个重要特征从理论高度进行了阐述,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跨境犯罪直接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造成危害。从广义上界定跨境犯罪的概念 ,归纳分析港澳回归后跨境犯罪的特征 ,并在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直接协调机制 ,严密控制跨境犯罪的通道 ,扩大司法合作范围 ,制定区际司法协助法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区际司法协助是由《基本法》设定,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一种法律合作形式。它以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和独立司法权为基础,通过平等协商来具体实施。因三地的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又缺乏上位协调机制,在具体合作和制度建设中遇到不少难题。各法域应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相互尊重、主动合作、注重程序、效率优先的原则构建合作机制和开展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