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结构问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削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普朝柱 《创造》2001,(3):4-6
我是40年代中期,在党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参加革命的,现在系统回顾自己所经历的各个历史阶段,认真总结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基本经验,提出当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建议,是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党校以改革的精神来改进教学,以改革的精神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探索了一条既继承和发扬党的传统、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新路子,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方针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小平同志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理论联系实际。”云南省委党校为了坚持改革,在实践中探索这样一条路子,三年来连续举办了五期“三基本”轮训班,每期都有新的发展,大家的反映是一期比一期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好,更管用。而且,每期结束之后党校都要对学员进行跟踪考察。实践证明,党校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越  相似文献   
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这三大作风,反映了党对待革命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1977年9月出来工作。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恰恰5年时间。经过开展真理标准讨论,拨乱反正,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十二大开幕词为开篇。可以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建国以来的历届省委都非常重视民族边疆工作,树立了一个好的传统。在云南工作,如果不重视民族工作,不研究民族问题,就不算是称职的领导。在党中央和历届省委的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好经验。当然,由于“左”的错误影响,也吃过几次较大的苦头。其主要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同云南民族边疆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云南民族边疆地区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1981年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云南民族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至今生产力十分低下,民族内部社会分工很不明显,仍然停留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态,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道路,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些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认清形势,更加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体会新阶段有四个特点:(1)面临着又一次重大战略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的实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带来今天的好形势。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又一次新的战略转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这次重要的战略转变,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和深刻程度来…  相似文献   
9.
普朝柱 《创造》2001,(2):4-6
两年来,我参加了国土资源部“三讲”教育试点,后又被派到上海市、甘肃省当“三讲”巡视组长和检查组长,参加了省、部、地、市、县的“三讲”教育实践。在甘肃省走了 10个地州市和 33个县,接触了大批干部和群众,总结了他们“三讲”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也思考了一些党的建设的长远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   一、对“三讲”教育的估价和认识   “三讲”教育中,取得的最基本的突出成果有四条。   1、重视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把学习当作搞好“三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多年没有过的。最可贵的是这次学习发…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如何办教育?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必须树立一个指导思想:办教育要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为根本。只有真正这样做了,才不是在形式上,而是在实际上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长期以来,对于为什么办教育,怎样办教育,不少领导干部、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都在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