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正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形式。我国的党建扶贫,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和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同时以扶贫开发成果检验党的建设成效,从而实现党建与扶贫良性互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贫困地区实施精准脱贫,应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紧紧抓住党建扶贫这一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毕节试验区党建扶贫在近30年的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与"三大主题"相结合、坚持创新驱动,形成了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的党建扶贫模式,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力。当前,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毕节试验区要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应压实党建责任,推进固本强基,推动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发挥党建优势聚集扶贫人才,创新扶贫方式拓展群众致富渠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党建扶贫精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区域文化的互动与合作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路径。夜郎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区域广阔性、区域差异性和区域互补性等特征。夜郎文化开发的现状表明,建设优势互补的大平台,用区域发展的新视野打造区域文化圈,是区域文化互动与合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5.
旅游扶贫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扶贫体系。当前,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具体化为"旅游精准扶贫"。其主要特征是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贫困人口充分参与旅游开发并切实受益、贫困人口有尊严地实现可持续增收。各地在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许多经验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入推进旅游扶贫精准化,应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脱贫攻坚要求,对贫困人口的资源、意愿和能力进行精准识别,构建分层帮扶体系、实现精准施策,对帮扶主体、项目实施过程及区域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管理,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以专业化队伍对旅游扶贫进行动态化精准考核,以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良好人文修养和高超职业技能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它既体现为工匠的气质,又体现为产品的品质。就其价值内涵而言,包括工匠对职业的热爱与专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具有品牌意识、勇于创新以及对"道技合一"境界的追求。挖掘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对重塑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补齐贫困乡村的发展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18日对毕节试验区作出的重要指示中,要求毕节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可见,贫困地区在精准脱贫中如何打好发展基础,关系到今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毕节市双山镇木格社区为例,探讨贫困社区乡村振兴的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