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有人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了解北京。侯仁之先生说:"我一生都在研究北京。""北京,我心中的圣城",这是已故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的一句话。这句话既是他对北京"知之愈深,爱之弥坚"最贴切的感情表达,也是他之所以穷毕生的精力、矢志不移去探索北京、研究北京的最大原动力,更是他对北京学术研究成果最充分的肯定。作为老师,侯仁之先生在其7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又像是一支坚毅挺  相似文献   
2.
朱祖希 《前线》2011,(6):62-63
什刹海,原是数千年前在永定河变迁过程中留下的一片天然湖泊。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城中,给这座古老的都城增添了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3.
朱祖希 《北京观察》2013,(10):74-75
马致远作为元代的戏曲大家.其故里见诸史籍的就只有这样几个宇:大都人。这“大都”当然是今日的北京了。既然史书明确记载马致远系“大都人”.其故里亦应当在大都城内。  相似文献   
4.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犹如一座座里程碑,镌刻着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不但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人类文化的真实纪录。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绵延不断的历史,而成为世界建筑业发展中熠熠生辉的篇章。但是,人们一提起北京的先农坛,却往往只知道那里有一座“先农坛体育场”。殊不知这里曾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行藉田礼的重要场所,至今还保存有几组价值连城的古建筑群。  相似文献   
5.
"马致远的故居"在哪儿,似乎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因为,有关马致远的介绍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写着:"大都人".既如此,其"故居"亦当在"大都".这"大都"便是700多年前元朝的统治中心,具体地说就在今北京旧城,包括南起长安街,北至安定门、德胜门北小关一线.可现在却有人认定是北京西郊的一个叫"韭园"的山村.因为在那里已经竖起了一块影壁,上书"马致远故居"五个大字.这就有点让人感到纳闷儿了.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有关部门在浙江省北部的嘉善县西塘镇召开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论坛"这样一个颇具新意,又意义深远的会议.  相似文献   
7.
朱祖希 《北京观察》2003,(10):47-49
前不久,“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陵”的拓展项目,已获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这自然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最近,有关部门又提出将皇城、北海、古观象台、云居寺、卢沟桥及宛平城、潭柘寺、戒台寺等,列入申报世界遗产的后备名单。但近又据报道,戒台寺却因受到附近采石场打眼放炮、开山取石的强烈影响,致使寺庙山墙开裂,甚至错位,彩塑佛像受损等情况,备受人们的关注。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文史委,还专门就此事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讨,最后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建议案。由来已久的问题北京西山重峦叠嶂,泉流众多,自古就有“神京石臂”之称。自晋以来,多有寺庙布列其间,其风景名胜遐迩闻名。位于门头沟区马鞍山下的戒台寺,创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早名慧聚寺,后名万寿禅寺,辽咸雍年间设坛受戒,且居三坛之首(福建泉州开元寺、浙江杭州怡庆寺、北京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象天设都——"整体保护北京旧城"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5月中旬,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的城市规划、建筑、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和我国的有关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中外专家  相似文献   
9.
说古道今话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北京的会馆,不少人会显现出一种茫然,或曰:"会馆,不就是过去的驻京办事处吗?"稍为知道一点的人则又会表示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  相似文献   
10.
<正>已故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乘飞机在北京上空鸟瞰北京城时,你将会被宏伟的北京街道、胡同布局所震撼。徐先生的话正代表着北京旧城街道的风貌,大街胡同横平竖直、规规整整。北京城里的胡同,无论其长短、宽窄,乃至成因,文化渊源各有不同,它们是北京生命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胡同犹如"小桥流水人家"之于苏州,"粉墙黛瓦马头墙"之于徽州,客家"土楼"之于闽南,"吊脚楼"之于湘西……是不可或缺的。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它完全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