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律师暂行条例》的规定,律师在参加刑事和民事诉讼中,既可以接受原告人或被告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也可以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然而,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或人民法院指定,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想就律师回避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决定对被告人免予起诉的,应当将免于起诉决定书送被害人.但当被害人死亡或精神失常时,人民检察院同样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的近亲属,并可由其代为申诉.由于有的被害人精神失常或年幼,处于无行为能力状态,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这样,若不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的近亲属,并可由其代为申诉的话,等于剥了被害人的申诉权,这是有悖于立法精神的.  相似文献   
3.
“罪刑相适应”,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刑法不但反映了犯多大的罪,便受多重的处罚,使罪刑相适应;而且对每个具体罪名都规定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使其互相协调。只有坚持“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才能使犯罪分子受到公平合理的处罚,从而使刑罚达到应有的效果。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法中,也还存在一些罪刑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地方。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中申请回避权,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案件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遇到有回避事由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  相似文献   
5.
遗嘱是立遗嘱人单方的法律行为。遗嘱设立后的撤销、变更是遗嘱人的一项重要权利,遗嘱人在行使这一权利时,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保证人探究     
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保证人是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担保方式。在这一担保方式中,保证人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但能促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迅速签订合同;而且能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证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  相似文献   
7.
公民离开居住地久无音讯,其配偶要求离婚,人民法院对此应如何处理?目前通行的作法是,人民法院受理失踪人配偶的离婚案件后发出公告,载明:“×××:你妻(或夫)已向人民法院起诉,提出与你离婚,限你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来本院(庭)应诉,逾期则依法判决”。如失踪人没有按照公告之日来应诉,人民法院即作出缺席判决。笔者认为这种作法是不妥的,它违背了法律的有关规定,理由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