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历了从严肃党风党纪、狠抓经济犯罪、惩治贪污受贿、法律制度反腐,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全面推进。再到以人为本、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的不断深入的反腐过程。反腐工作也经历了一个由自我预防-重在惩治-环境预防-惩防并举-重在预防-全面防腐-为民反腐的探索过程。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反腐力度的加强,反映出党对自身建设的严要求、高标准,尤其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严治党、提升执政能力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体系的不变精髓。  相似文献   
2.
李梅敬 《唯实》2007,4(8):10-15
作为一名政治理论家和技术哲学家,兰登·温纳以其震撼学术界的著作<自主的技术>而受到政治学、哲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者的广为关注.但是温纳不是温和技术决定论者,技术是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的统一,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会受到各种角色和意志的影响,是自身逻辑和外在因素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梅敬 《唯实》2007,(9):10-15
作为一名政治理论家和技术哲学家,兰登&#183;温纳以其震撼学术界的著作&lt;自主的技术&gt;而受到政治学、哲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者的广为关注.但是温纳不是温和技术决定论者,技术是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的统一,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会受到各种角色和意志的影响,是自身逻辑和外在因素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梅敬 《唯实》2010,(1):29-32
在文化和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必须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并不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拥有的重要品质以及良好的实践效果要转化为社会群体共识,让社会成员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外推。就价值主体而言,外推包括个人自身的推进、集体推进和代际推进三种;就内容方式而言,外推包括语言的外推、实践的外推和意识形态层次上的外推。此外,通过外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更好地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对社会成员的素质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提高社会成员素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要求;关注社会成员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前提;“转识成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路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恩始终将自然史和人类史进行结合研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双和解”理念包含深刻的共同体哲学意蕴:就建立人同自然和解的生命共同体而言,人类应遵循规律,确立自然是人类无机身体的意识、人类需要的边界意识以及“生态理性”意识;就建立人与人和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人类需要充分理解群体存在与群体意识、个体存在与个体意识、类存在与共同体意识,在个体发展方面强化类意识,在类发展方面强化共同体意识;从“天人合一”到“生命共同体”和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彰显了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而全球化时代,这一中国智慧可以为人类携手共建全球治理新秩序提供具有终极意义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在文化和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必须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并不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拥有的重要品质以及良好的实践效果要转化为社会群体共识,让社会成员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外推。外推是一个推己及己、推己及人的过程,外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与传承的路径有横向外推和纵向外推之分,其中,价值认同是横向外推,价值传承是纵向外推。就价值主体而言,外推包括个人自身的推进、集体推进和代际推进三种;就内容方式而言,外推包括语言的外推、实践的外推和意识形态层次上的外推。当然,外推的同时还要不断内省,密切关注社会成员意识等。此外,通过外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更好地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虽有变动但无断裂。从一种层次论的角度,通过对马克思"实处世界"中的"道德生活""理论世界"中的"道德思想"和"理想世界"中"道德追求"的探讨,研究道德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底蕴式存在。在早期马克思那里,所谓的道德评价和道德谴责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非专门有意识地去做,涉及的道德含义也是一般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创立唯物史观时期及以后,马克思的道德思想一直是隐含在整体理论背后的价值原则;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道德评价是更深层次的道德评价,包含了深刻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这一理论延续体现了道德理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底蕴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关于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目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争论入手,详细论述了这一争论从正义之争到道德之争,以及之后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反观这一争论的全过程,提出对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理解必须有道德理论层次上的提升。马克思道德哲学中的道德理论属于不同理论层次,是超越一般理论层次的道德哲学,包含了从个体到类的层次提升,以及从单纯的道德理论到整体理论中的道德蕴涵两个方面。从道德理论层次入手理解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无疑将为理解这一争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这对于推进马克思道德哲学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无论是从政府机关强调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来讲,还是从现实生活中违反从政道德事件的严重性来看,都要求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必须以不懈的努力对从政道德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既是政府机关人员日常工作和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对从政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