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法律   3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案例 1.1简要案情 董某,男性,9岁,2012年6月10日在某拆迁地玩耍时,被一面残墙倒塌砸伤,致右手毁损伤,送某医院行右手清创包扎及右手残端修整术。现董某父亲将残墙的所有者诉至法院,要求赔偿。为正确审理此案,2012年9月11日某法院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比照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对董某损伤后的伤残等级进行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2.
胸腔由胸廓与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与颈部通连,下界借膈与腹腔分隔。胸腔内可将其分为三部分,即左、右两侧胸膜腔和肺,中间为纵隔。纵隔内含心脏,并走行大血管、食管及气管等。胸部损伤是常见创伤,也是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学术界对胸部创伤没有统一的分类,国内胸(心)外科一般按照成因和伤情分为以下两种:(1)闭合伤。胸壁完整,无创口贯通胸腔,但可有胸壁挫伤、胸廓骨折、胸腔内部器官损伤,多由高坠、冲击、爆震等损伤所致。(2)开放伤。胸壁的完整性被破坏,有创口贯通胸腔,可伴或者不伴有胸腔内部器官的损伤,多由锐器、火器所致。相对于1990年与1996年先后发布实施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以下统一简称“旧标准”),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对于胸部损伤的条款规定有较大的变化。本文将根据系统分类阐述新标准中有关胸部损伤条款的理解适用与鉴定要点。  相似文献   
3.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实施三年以来,鉴定实践中对于部分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本标准中涉及女性性器官损伤的相关条款进行分类,再分别从损伤基础、标准条款的释义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损伤基础是伤残评定的基础,从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损伤基础进行全面介绍,为原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认定提供理论支撑。标准条款的释义则分别从鉴定时机和条款适用两方面进行介绍,对于各部位损伤均明确了鉴定时机,也详细介绍了对于各条款的理解,为本标准的适用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long latency response,ALR)潜伏期、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听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进行ALR测试,予受试者从70、50、30、20至10 dB nHL 5个声刺激强度顺序诱发ALR波形,标记N_1波、P_2波,得出三个观察指标(N_1波及P_2波潜伏期、N_1-P_2波幅)的数值。分析观察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频率差异性。结果 46名听力正常人(92耳)ALR波形的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声刺激的降低,ALR的N_1波、P_2波潜伏期延长,N_1-P_2波幅降低。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ALR是一项稳定的检测技术。ALR的N_1波、P_2波潜伏期及N_1-P_2波幅与声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对ALR应用于听阈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听力正常人颅顶慢反应阈值与行为听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听力正常人的颅顶慢反应(slow vertex response,SV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探讨SVR检测技术在听觉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的46名志愿者,分别对双耳进行0.125~8kHz频率范围内的PTA阈值及0.5~4kHz频率范围内的SVR反应阈测试,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0.5、1、2、4 kHz频率范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异,并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频率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值的差异。结果各频率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值在1kHz频率时最小,为(3.86±6.12)dBHL,而在0.5、2、4kHz频率时的差值分别为(5.98±6.72)、(7.12±6.56)、(8.53±7.90)dBHL。不同频率之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听力正常人的SVR反应阈在各频率均稍高于行为听阈,在运用SVR反应阈推断行为听阈时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6.
民心     
杨小萍 《人大建设》2004,(11):49-50
我曾是河南省八、九届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同时也是中原区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现在仍是中原区十三届人大代表。十几年来,我参加了省里几十部法规的立法会议、各种调查、视察、执法检查,与各级政府领导在人代会上共商大事,直  相似文献   
7.
正5.1颅脑、脊髓损伤5.1.1a植物生存状态(重伤一级)。【理解与适用】本条植物生存状态是指重度颅脑损伤导致大脑功能严重障碍,临床表现:(1)自身无意识,对外界无反应;(2)对视、听、触及有害刺激无精神行为反应;(3)无交流、表达能力;(4)睡眠-睁眼周期存在;(5)下丘脑、脑干机能尚保留(呼吸、心搏、脉搏及血压等);(6)大、小便失禁;(7)颅神经及脊髓反射存在,但易变  相似文献   
8.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已于2013年8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共同发布,并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帮助广大法医临床工作者和相关法律工作者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标准,本刊特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撰文介绍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以及相关标准条款的理解与适用,并自本期开始以“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理解与适用”专栏的形式予以连载。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就新标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组织相关专家对广大读者提出的问题或者建议给予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腹部居于胸与盆腔之间,上界为剑突和两侧肋弓下缘,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和两侧髂嵴的连线,是躯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用两条水平线(两侧肋弓最低点的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与两条垂直线(经左、右腹股沟中点)将腹部分为九个区,即上方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中部的脐区和左、右腰区,下方的腹下区和左、右腹股沟区。腹部由腹壁、腹腔及腹腔内容物组成。腹腔内包含丰富的内脏器官和血管,外力作用引起器官、血管损伤的机会较大,后果较严重。相对于1990年与1996年先后发布实施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以下统一简称“旧标准”),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对于腹部损伤的条款规定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文将就新标准中涉及腹部损伤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以及鉴定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计算机动态姿势图检查,定量分析前庭功能障碍者姿势控制的能力。方法对91例经双耳变温试验证实为外周性眩晕的患者按照试验结果分为单侧前庭功能障碍组(单侧组)和双侧前庭功能障碍组(双侧组)。两组均进行计算机动态姿势图检查,包括感觉整合试验(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运动控制试验(motor control test,MCT),并与正常参考值通过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单侧组的SOT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SOT平衡综合分低于正常参考值,在平台及视觉刺激变化下更明显(P0.05)。两组MCT的潜伏期与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性前庭功能障碍者在眩晕发作的非急性期,均能维持静态平衡,单侧前庭功能障碍者能维持动态姿势平衡,但双侧前庭功能障碍者的动态姿势平衡功能较正常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