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产权界定清楚与否是关系权利和利益的分配和归属的重要因素。在权利冲突的解决过程中 ,法律制度本身也具有相应的成本和收益 ,并且成本还有上升趋势。通过制定权利界定清晰的法律制度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产权流转效率。面对西部开发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最大程度发挥制度性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潘林伟 《求索》2008,(9):24-26
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打破了国有银行业分业垄断的经营格局.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正加速演变、升级为国级竞争。国内市场中的银行并购将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与此相应的银行并购监管应以社会公共利益的优先实现为目标,通过保持适当的市场结构,从微观层面上保证银行业市场竞争活力,保护并实现消费者利益;从宏观层面上确保银行业的健康稳健运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复杂性使侵权行为不仅造成了个人的权利受到损害,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现有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不能有效解决社会整体利益损失的补偿和恢复,实践中也不能很好地控制普遍性侵权行为和隐蔽性侵权行为。因此,损害赔偿制度应当考虑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确立社会性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在社会和个体之间损害赔偿的分配,既可有效降低侵权行为的发生,又可补偿个人和社会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制定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应当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长期发展需要,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把分配性制度转变为发展型制度;通过救助政策解决短期困难,进一步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专项救助制度、健全社会互助救助制度;最终通过发展型制度实现农村社会救助的长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不仅带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引起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不同的群体代表着不同利益需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协调这些利益,其中社会公共利益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需要在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法治则是最重要的选择,法律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