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政府在结构与行动两维度上均体现为强关系,人事重叠是其典型特征。这种关系在投入、产出与公信力方面表现出互依赖性,在规范与权力两维度上呈现出不对称性,而在利益与运作原则维度上隐含着根本性的冲突。当挂靠国有企业时,这种强关系随之平移到企业与协会中间。这种强关系需要国家法团主义模式之上形式合理的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2.
3.
<正>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劳动力供给下降和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启动了延迟退休改革。随着全球老龄化来临,延迟退休正成为许多老龄化先行国家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因为政策牵涉人群广泛,事关民众切身利益,这一改革从明确目标到变为政策行动,再从有效行动达到既定目标面临重重挑战。这其中,多数国家通过科学设计方案有效推进了政策实施,也有国家在此改革过程中引发社会不稳定,经验值得总结,教训需要汲取。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组织和整合的新视角对我国城市系统进行层级分析,发现我国城市系统明显呈“倒丁字型”格局,即少数顶层城市中心主导绝大多数其他城市,而大量功能弱势城市集中堆积在城市系统的底部,其中主要包含六大城市层级。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发展战略、推动模式、户籍政策等因素,共同塑造了这种格局。鉴于该格局容易导致大城市病与小城市动力不足,我国亟需调整大城市的户籍制度,大力发展地区性和省级城市中心,以优化城市层级格局,进而促使不同层级城市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构成重要考验,亟须社会组织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研究团队就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提出了一个包含协同目标、渠道、能力、环境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据此发现:我国广大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应急管理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均以公益为导向;尽管社会协同治理理念已经提出十多年,但社会协同的法治保障尚不健全,协同渠道有待拓宽,协同效能尚未充分释放;从发展规模、类型结构、专业业务与资源保障方面看,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从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社会环境来看,协同理念与协同法制的普及均有待加强。由此,从渠道、能力、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中国,“民生保障”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这个问题对于一个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根据社会救助标准测算,目前,我国常年接受社会救助的贫困对象已逾7千万人;根据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标准,截至2013年底,农村的贫困人口达8249万人,若仅算上城市接受低保救助的约2千万人口,中国的贫困人口规模将超过1亿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推出的“一天1.25美元”标准,以及欧盟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失业与失业津贴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大学生失业现象与背景的基础上,比较了失业低保论、失业保险论与失业津贴论三种具体的实施模式,并考察西方各国的制度经验与理念,以失业津贴为主的方式在解决中国大学生失业问题上更易操作且有效。  相似文献   
8.
托底性民生保障体系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各项社会政策为所有国民提供涉及生活、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民生需求的各种基本性、保底性保障措施和服务的总和。近年来,我国各项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快速推进,财政托底性民生保障投入稳步扩大,对解除困难群众的生存危机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但目前保障标准和水平仍然偏低,救助制度存在“缺项”,冲击人们心理和道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亟需加大托底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