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理论界、学术界根据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结合当前民族工作实践中提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一些基本的民族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争鸣,形成了不少新的观点和看法,现择其要者综述如下: 一、对斯大林同志关于民族定义的不同意见 关于民族的定义,多年来一直沿用斯大林同志的说法,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  相似文献   
2.
<正>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权.但由于一直没有专门的具体立法,这一职权的行使存在不少局限.近年,部分省级人大相继制定了地方性监督法规,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立法根据不够充分,在一些方面不甚规范.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郑重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那未该法的制定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监督法的有关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法的价值界定在关系的范畴之内,那么,仅仅把法学作孤立、静止的实体工具或单纯把视野放在法的功效方面,似有些不妥。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应反映在由社会主体参与的直接和间接的全部的法的过程之中。法的文化背景、法的创制、法的适用等方面,都是决定和影响法的价值的环节和因素,而归根结蒂,法的价值取决于人与法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