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巧立名目,擅自增加补贴项目、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给和谐社会注入了不和谐之音。有的地方提出取消各机关自行发放的各类补助,统一津补贴发放标准,搞所谓的“阳光收入工程”,这样做可能引发什么后果?会得到高支持率吗?有的地方出台了同城补助办法以平息公务员的收入和心理落差,社会上对此看法如何?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财经法规观念淡薄,私设“小金库”,转移收入,设置账外账,滥发奖金、补贴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这些无视财政预算行为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出现,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又如何在立法上规制混乱的津补贴现象?本刊特别约请了北京、安徽、河南、湖北的学者共同研讨这一话题,为公务员工资改革出谋划策,做一点理论上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热潮的形势下,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对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法制的理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总结和分析了  相似文献   
3.
李莉  石宏伟  黄雪莲 《学理论》2013,(29):309-311
目前,我国的就业指导存在一些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模式对我国有很大启示,良性的就业指导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重视,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协调各个就业指导部门之间的合作分工,才能使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两课”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可以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两课”教育创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两课”教育中进行创新,就要在“两课”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大胆探索,充分实现“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法是公民社会保障权的保护伞,是社会保障功能发挥的坚强后盾。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缓慢,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德国社会保障法几个基本问题,如法律原则、法律价值、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并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抓住重点加快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刘作舟石宏伟省委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是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行动纲领。它标志着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工作由自发、自然性的开展,转入了依靠政府自觉组织推动实施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探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2009年6月至10月,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从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融资情况、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转型发展等多个角度,对全省72户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分析情况综述如下,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特殊群体,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时,我们应借鉴上海、广东等地的成功经验,在制度设计方面坚持统账结合模式,实施土地换保障,优先建立农民工的大病统筹和工伤保险机制;要分类、分层地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建立包括各类劳动者在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发看劳动力资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已非常接近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目前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是因为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人口结构变化,国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兴起等原因;从劳动管理学角度分析,根本原因是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资本市场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劳动力资本升值受限,用工要求苛刻,工资报酬偏低,农民工工作环境较差,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社会、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并发。  相似文献   
10.
营造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素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实现人的价值,创造有利于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环境。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培养知识经济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