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初等教育学院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状与自我解困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自我解困方式问卷对该群体的94名贫困生(按西部家庭平均月收入300元以下,月消费200元以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体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尤以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两因子分均值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2)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状况与自我解困方式有密切关系,心理健康者积极的自我解困均值高于心理有问题者,消极应对方式则相反。讨论:寻求工具性与情感性的社会支持与支助是积极的解困方式,而贫困生较少使用这种解困方式,师范院校在大力建立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的同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情感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自我解困及其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贫困、心理贫困、社会知识贫困、社会活动能力贫困构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内外交困式的贫困结构。现行资助体系只是解决贫困生贫困的外部力量,自我解困能更深层次解决贫困问题,两种方式结合,才能彻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贫困问题。自我解困能力主要由自我解困意识、自我解困的决策能力、自我解困的行动能力三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