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防范最坏情形即最大风险。这个极为重要的法理,已经被人们,尤其是各级各类立法者和决策者忽略很久。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自然状态"范畴,作为其全部政治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一直为学界广泛关注与讨论,对于卢梭"自然状态"指的是何种状态、"纯粹自然状态"是否真实存在、"自然状态"范畴是否是对文明社会的否定等问题争论较多。通过对卢梭相关著述的考论,可以发现作者的"自然状态"并非仅指最初的原始状态,其中"纯粹自然状态"是作者的一种历史假设,应辩证地看待作者对于文明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中国法律体系还无法有效发挥其引导和保障城乡统筹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作用。实践中,往往是通过中央的政策回应来解决"三农问题"的,连续多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是显著体现。然而,政策调整机制的缺陷依然存在。实践证明,只有将法制保障和政策引导结合起来的做法才是行之有效的。相对于东南发达地区而言,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乃是中国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最短板,面临的困难最为艰巨,是决定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否最终达到目标的关键所在。法制保障和政策引导两种方式的"边际效应"在不同区域并不相同,在西北贫困地区,法制保障的边际效应往往高于政策引导,这是由西北贫困地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要实现西北贫困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除了政策扶持之外,还需要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设立的初衷是解决资源紧张,实行计划供应和资源分配,以改善社会成员的生存状况。如今人们的生活已从温饱层面上升至追求体面尊严的层面,而城市户口由于附加了太多的特殊利益,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仍面临着待遇差别、新生代移民缺乏社会认同度以及其合法权益易受损害并引发社会问题等改革难点,为此应大力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积极提供人性化公平环境、凝聚更多支持力量,多维联动,积极改进和完善以实现人的平等尊严为本位的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村落社区化的一个显著表征是实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的重新积聚与集中,这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与此相适应的农村社区建设,其主要目标在于:在一个个业已或正在陌生化和流动化的乡村聚居空间内重建一个国家便于治理的"共同体"。在村落或村庄背景中生长发育成熟的"村民自治"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因子"会随着新农村建设带入到农村社区这一新的场景之中,必然会对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创生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建构和村民自治这样一种上下联动的治理机制会在农村社区建设这个新的"历史关节点"上交汇、孕育和生长。社区治理并不是对村民自治的否定和替代,而是村民自治在其"边际上的创新",其本质仍然是现代国家对乡村社会的一种民主化整合。  相似文献   
6.
围绕农民的前途,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科学界,出现了两派基本的理论立场和观点:改革派和保守派。两派的理论渊源可分别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与老加图主义。澄清马克思主义与老加图主义在关于农民问题上的理论分歧,有助于从根本上理清当下中国关于农民问题的纷繁复杂的思想、观点和立场,进而为当下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选择提供理论指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老加图主义的区别,从当下的情景来看,并不单纯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区别,而是"革命派"和"渐进派"的区别,也就是说,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这个大方向上没有根本的分歧,主要分歧在于方式、方法和途径上。借鉴两派观点中合理的成分,对于当代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进而最终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倩倩 《群众》2023,(7):65-6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中央对乡村建设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高度,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再次强调要把握农业强国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8.
沈和  杜贵阳  郭倩倩 《群众》2022,(7):62-64
<正>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建湖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党内法规治理效能作为党内法规体系效用的综合反映和整体呈现,本质上体现为党内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新时代提升党内法规治理效能,是不断推进依规治党的内在要求、现实需要与必然指向,需要从制度治理效能提升的普遍性规律中探寻党内法规治理效能提升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就治理过程而言,风险挑战主要体现为内容黏合度不足影响规范性、主体能力不足影响约束性、执行力不足影响实效性等。通过对党内法规治理效能提升进行逻辑分析与问题检视,可分别从质量赋能、主体赋能、场域赋能、执行赋能、数字赋能层面探索其现实进路,以充分实现党内法规体系的系统集成,增强主体遵规执规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凝聚党规之治的集体认同与共识,并以数字化推进党内法规治理现代化,充分彰显其内在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