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绝对的公民     
古罗马有位将军,在欧洲还有点名气,在中国好像没听人说起。他叫雷古鲁斯,曾做过罗乌共和国的执政官。欧洲南边的罗马和非洲北边的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进行战争。有一次他任司令官,率  相似文献   
2.
现在变革的苗头已经出现,但至今似乎还没有哪一国出现了真正的突破。改革的关键、就教育内容说,要以考虑高等教育的眼光来改革初等教育。换句话说,不管小学生将来上不上大学,初等教育内容要为高等教育培养必需的基本能力,要进行高等教育无法再进行的教育,而不只是知识的基础。如果高等教育还要补初等教育的课,那是大失败,因为那是无法弥补的。习惯错别字很难纠正,能力不是知识和书本。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吃的大亏,就是前面将近二十年缺少了初等教育基础。不少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留学生,没有受过正常的初等  相似文献   
3.
师范乎     
一百年前,1898年,戊戌维新,废科举,办学校,历尽坎坷,终于到民国初年全国都办起新式学校了,其中就有师范学校。有位老先生大不以为然,说,“当老师还要进学校学习?那么,当父亲也要进学校,要办父范学校了。” 《新青年》杂志有文对此大加批判,说是现在人就是不会当父亲,打骂儿女,遗弃甚至买卖儿女,把儿女当做私人财产,正应该大办父范学校,而第一个需要强迫入学的就是这位老先生。  相似文献   
4.
这里的十三篇小文都是在《读书》上发表过的。随写随登,不料竟够一本小书,上海三联书店愿意出版,于是当初随手写上的标题《书城独白》成为书名。本来用不着加上什么多余的话,可是又觉得不能不向读者老实交代几句。 从孔老夫子讲“正名”起,我们的祖祖辈辈就讲究名义,习惯于“顾名思义”。可是到我这一代,现在也可算是老一代了,名和义有些脱节了。这些文登在《读书》上,其实我早已不读书了。读,应该是过去时。好在汉语  相似文献   
5.
九三奕士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有三位围棋奕士,都是大学副校长。其中两位恰好都姓陈,一学数学,一学工程。一个比我年长,好下棋,我早就知道。一个比我年轻,爱好围棋,我最近才知道。第三位是引起我老年奕趣的人。此外还会有,不过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自撰火化铭     
先生金氏,东西南北之人也,生于清亡次年壬子。卒年未详。曾居教席于小学、中学、大学,皆机缘凑合,填充空缺,如刊物之补白,麻将之“所用”,不过“拾遗”、“补阙”、“后补”、“员外”而已。又曾入报馆,为筹衣食之资不得不“遇缺即补”,撰社论、译外电、编新闻、主副刊,皆尝试焉,少年时曾入大学图书馆任小职员,为时虽暂,获益殊多。战时至西南,逢史学名家赠以恺撒拉丁文原著,谆谆期以读希腊罗马原始文献,迫欧洲史之真源以祛疑妄。启有缘至天竺释迦佛“初转法轮”处鹿野苑,住香客房,与僧徒伍,食寺庙斋,披阅碛砂全藏,比拟梵典,乃生超尘拔俗之想…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继《蜗角古今谈》(1995)、《末班车》(1996)之后的又一本文集,仍旧是在末班车里谈说古今。文体有庄有谐,除1995年的一篇外全是近两年(1996、1997)写的未收入集的新文,有些篇要到1998年才会发表,所以名为《庄谐新集》。 本世纪20年代末,戴望舒写出这样两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