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伦理与宗法关系的紧密结合 伦理与宗法关系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以“忠”和“孝”为核心内容的宗法体系,这是中国伦理思想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均由此引伸和派生。中国古代社会与古典的希腊、罗马不同,它是经过一条特殊的路径进入文明社会的。侯外庐同志曾把这进入文明社会两种不同路径概括为:“古典的古代就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  相似文献   
2.
荀子对修养特别重视,认为人格的实现和品德的培养,除了社会必须“隆礼重法”,加强道德教化以外,还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他提出“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舜”《修身》),只要认真修养,可以达到象尧舜那样的崇高道德境界。为此,他专门著《修身》篇,以阐发其道德、修养的思想和主张。另外在《不苟》和《劝学》等篇中,都也着重地阐发了道德修养论。1、“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修养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它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决定于道德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状况,决定于道德自觉性的状况。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历来的思想家都把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陈谷嘉 《红旗文稿》2014,(10):24-29
正一中国古代先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当今我国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倡行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主张,与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可以这样说,以人为本的主张可从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特殊路径中找到它最初的源头。根据历史记载,在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先人们已对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肯定。《尚书·五子之歌》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夏康的弟弟劝说夏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思想的核心是法、势、术三者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但他对道德问题给予了重视。韩非尖锐地抨击了孔、墨两家的道德学说,批判地吸取了道家的观点,阐发了荀况的人性恶的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前期法家的道德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观和德育思想。《韩非子》中的《五蠹》、...  相似文献   
5.
陈谷嘉 《湖湘论坛》2002,15(2):81-84
长期以来,似乎对先秦儒、道二家的研究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对其歧见颇多关注,被看作是争鸣中的对立二级,而对它们异中有同、争鸣中有融合则少论及。近年来,湖北郭店出土的文献,提供了许多过去传世文献所不曾见的材料,从这些材料发现,儒家和道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对立的二派,尤其是人伦道德学说方面是如此,更多地反映了它们思想趋同的方面。其实,在出土文献所反映的儒、道思想趋同的趋势,从公开传世的文献也可得到印证,只不过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罢了。本文从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儒、道思想的趋同性方面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人才模式问题是教育史和学术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对封建教育目的、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内容及方法的认识和把握。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才模式是一种政治、伦理道德型人才模式。这种人才模式构想首先是从封建教育提出和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基本精神之二———物我一体,人天同构的“天人合一”精神把人与社会、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坚持以“天人合一”整体趋同思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表现出的又一基本精神。我们的先人认为人类的自身的存在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个含义极广的范畴,概而言之,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如果以“文化三层次”之说来划分,文化乃是表层、中层和深层文化的整体文化结构。具体来说,物质文化是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中层结构,思想文化则不同,它属整体文化系统中的深层...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职能的一种社会规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阶级对抗社会中,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的对抗。直接导致了人们的行为规则及其对这些规则评价的对立,这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在阶级对抗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是它主要的和显著的特性。但是,正因为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职能的一种社会规则,而构成人们社会生活的条件又是多层次的,所以,阶级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0.
张栻是宋儒中最典型的以伦理为本位的思想家,由人道而及天道,把人伦道德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而把哲学作为人伦关系的论证工具,这是张栻理学思想的突出特点,也是湖湘学派理学思想特色的重要标志。 本文不准备对张栻的伦理思想作全面的论述,仅就其中最具特色的以“性”为本体的道德论进行探索。 把“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前人多曾论及。孔子的伦理观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孟子则以人性“善”为基础,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