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南方谈话的再认识 南方谈话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为形成一个新的社会主义观起了总其成的作用,是科学社会主义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论形态的重要标志,而且为继续丰富和发展包括它自身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2.
《党史札记二集》,是龚育之继1999年出版《龚育之论中共党史》、2002年出版《党史札记》和《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增订新版)后,为关心、学习、研究、宣传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们提供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出版,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然更是党史界的一件大事。11年前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反映了那时中国中共党史界的最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并在党史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情况下,又由党  相似文献   
4.
鲁振祥 《党的文献》2005,1(3):78-8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倡导、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思想原则.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时期内,实践这一原则的主要代表者和贡献者,无疑是毛泽东本人;刘少奇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位主要成员,是这一原则的坚定的实行者、阐发者,也是重要的贡献者.<论党>就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论党>集中当时全党的认识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系统总结;对于作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作了集中阐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和过程,学术界已有很深人的研究,但对提出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节点,如:为什么说毛泽东在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从现在开始过渡”的新设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是何时形成的?1953年6月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是什么文件?毛泽东的讲话都涉及哪些内容?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商业的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在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转换中,中央领导人之间有何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仍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对此作出说明和某些史实上的补充、订正,有助于认识的细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金冲及教授撰写的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大转折的学术著作《转折年代———中国的 1 947年》 (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0 0 2年1 0月出版。本文从该书中的引文 ,一律不再注明出处 ) ,为中国的史学园地增添了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金冲及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史海遨游 ,已逾半个世纪。近 2 0年 ,他在继续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同时 ,又把多半精力放在中共党史、特别是中共领袖人物生平和思想的研究上。他同胡绳武教授合著的四卷本《辛亥革命史稿》 ,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有代表性的著作。中共中央文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限估计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大的战略设想,时限估计都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时限估计的长短,反映着决策者对完成战略任务难度的认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战略任务,对完成这一任务所需时间,建国前后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有过多次估计。从这些时间估计的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毛泽东和党中央对新民主主义阶段的认识及领导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方针、路线的变化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一向是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步奋斗目标,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张闻天和刘少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位杰出贡献者  刘少奇和张闻天都是中国共产党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共有的特点 ,是几十年中不管处于什么地位中共领导核心成员抑或其他领导岗位 ,都始终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前沿 ,以坚忍不拔的理论探索的勇气和毅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 ,并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正因为如此 ,他们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理论才华、勇气和建树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探索新民主主义建设、特别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又一次突出地表现出来。近年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应用、解读的历史,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意义、进程、成果、规律和经验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提出的,但它又同共产国际七大改变领导方法的决定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正式提出并在会上达成共识;此后相当长时间,它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命题一起,在党内广泛使用,其内涵也逐步扩展和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概念相继提出;中共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系统总结;主要由于外部原因的影响,在《毛泽东选集》中的提法有所改变,实际含义未变,后在中苏两党论争的背景下,毛泽东曾在中央会议上重提“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启示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重新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不但要勇于实践,而且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本文仅就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及其准备时期的理论探索作一粗浅的考察。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探索,开始干1922年。此前,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宣传,但是,那时还只是接受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在中国确立起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对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当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