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一篇有争议的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某些隐秘的表现机制,进而借鉴现代语言哲学的伦理语言分析模式,提出分析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三分法工作模型.主张新闻语言主观性不可避免,新闻语言不自觉地携带不恰当的价值信息是某些新闻纠纷产生的根源,并试图纠正当下新闻写作学对新闻语言客观性把握的某些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黄旺  鲁奇 《传承》2009,(4):94-95
以一篇有争议的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某些隐秘的表现机制,进而借鉴现代语言哲学的伦理语言分析模式,提出分析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三分法工作模型。主张新闻语言主观性不可避免,新闻语言不自觉地携带不恰当的价值信息是某些新闻纠纷产生的根源,并试图纠正当下新闻写作学对新闻语言客观性把握的某些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康德是现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在现代解释学发展中承担着“历史性的导论”的功能。康德哲学自身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内涵,但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从《判断力批判》的反思判断力概念人手,廓清这个概念与现代解释学的历史关联,将能阐发其具有的解释学的意义空间。反思判断力可看作伽达默尔的解释概念的前导概念,而目的论判断可直接视为康德的解释学。反思判断力的思想仍将继续启发和推动当前解释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