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毫无疑问,在卢卡奇的这部著作中,将总体性的辩证法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所在,并且贯穿始终.在卢卡奇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出现了变化,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而且具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功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卢卡奇拿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革命性武器,对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经济决定论和暴力革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动力因素的存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尽管我们也不能忽视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缺陷,即没有在根本意义上超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但无疑,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3.
技术是在主体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并在主体解放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独特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从其主体解放思想的历时性变化,阐释了主体解放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即类主体向市民社会主体的转变展现了技术思维方式的变革,个体主体向资本主体的转变揭示了技术人性本质的异化,阶级主体向人类主体的转变促进了技术价值取向的重塑。从马克思主体解放思想审视其技术观,不仅丰富了技术观的理论内涵,而且为当今时代深化理解技术加速发展与个体主体、民族主体以及人类主体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马克思文明观深刻揭示了主体解放的过程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阐明了主体解放的历史发展进路:文明思维方式变革中自我意识主体向市民社会主体的转变、资本主义异化文明批判中个体主体向资本主体的转变、共产主义文明实践中阶级主体向人类主体的转变等环节。在主体解放思想的转变过程中,马克思始终把推动文明的进步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突出彰显了人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应有的价值。深入把握马克思文明观中的主体解放思想,有助于为当今中国和世界文明中个体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生命理论、健康理论、幸福理论等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其价值意蕴体现在以人民健康利益为基础建设美好生活,以全民健康推动小康社会构建,以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践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需要以构建生命共同体来规避人民健康风险,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不仅丰富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理论内涵,而且为全球健康治理和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产力思想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改革推进、深入发展、全面深化四个阶段。生产力思想发展的辉煌历程展现了其内在的变迁逻辑: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单一发展转向多元发展、学习借鉴转向自主创新、解决人的温饱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70年来生产力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变迁逻辑,启示我们应该坚持党对生产力发展的绝对领导地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力发展观,加强生产力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改革创新,以深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责任使命,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以创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的主体变革;坚持自然史与人类实践史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方式正义作为内在价值根据,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面生产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要等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