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易传》的天人关系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的修为与人的道德本性的关系 ,人与神的关系多层含义 ,是先秦天人关系的综合和创新 ,体现了先秦天人关系的最高智慧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随处体认天理”是湛甘泉思想体系的重要命题,突现了湛甘泉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然而,对于这个命题,心学思想家陈白沙和王阳明却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陈白沙说:“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住处也。”(《陈献章集》第193页)陈白沙持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以道观之”是对人生价值的观察 ,它既包含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个体自我价值 ,也包含社会批判意识、社会异端性格的个体社会价值。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包含了否定个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否定个人社会责任的深刻矛盾。庄子“以道观之”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世俗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关系是梁启超道德哲学的主要内容。在进行道德革命时,他用资产阶级的“公德”批判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在进行道德建设时,则用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去补充资产阶级的“公德”。梁启超从“公德”到“私德”的转化,是从道德革命到道德建设的深化,是思想上的前进,不是思想上的倒退。  相似文献   
5.
论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刘兴邦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转向。对于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原因,以前的研究者多从“心理为二”与“心理合一”的层面判明理学与心学的区分,并以此作为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原因。笼统地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朱熹理...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儒家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儒家教育思想的首倡者。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目标有所侧重,教育内容和方法有所改进和发展,但大都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都没有偏离和改变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主义特征。本文对儒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价值审视,是以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为基本内容来进行的。孔子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这次社会转型,一方面促进了当时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生产关系、生活秩…  相似文献   
7.
刘兴邦同志长期担任地、县行政领导,熟悉农业,了解农村。1991年5月任农业厅长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把保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作为根本任务,领导全厅人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进一步深化农  相似文献   
8.
“童心”和“良知”是李贽与王阳明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已为迄今为止的所有李贽、王阳明研究者所共识。但对这两个范畴所表示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却鲜为人们注目。本文试剖析“童心”与“良知”的不同价值取向,以期较为确切地把握两种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