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生存在边缘——对青年民工社会融入状况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年民工从乡村到城市,其社会融入状况呈现边缘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青年民工 角色与身份的错位、生活方式的边际性、社会网络建构的局限性以及社区归属感的模糊性,青年民工 边缘化的生存状况将导致青年民工亚文化、相对剥夺感等现象产生,从而给社会带来一些隐形危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同伴关系为切入点,考察社会结构异质性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网络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在同伴关系建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交往对象呈现外向发展特征;流动儿童的兄妹数、成绩好坏、自身生活方式以及对城市居民态度的认知对其发展同伴关系的主动性有影响;流动儿童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对其发展同伴关系对象选择有影响。本文以实证研究回应了几种相悖的研究结论:布劳的肯定性结论与国内多数学者的否定性结论,系出自不同语境,各有合理性,但某些结论也需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接纳?排斥?——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社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是流动儿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对网络中关于农民工子女是否可以享受同城教育的争论做了文献分析,指出流动儿童在教育融入中遭遇着城市居民的主体性排斥,同时通过城市居民间的争论也看出融合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流动好?留守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实证调查数据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智育社会化与生活社会化方面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心健康、知识面广度方面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留守儿童优于流动儿童,总体社会化结果上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选择流动更理想,更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出路与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国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在早期是不清晰,甚至在一定的时期内处于抵制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对民工子女流动开始由“抵制”到“淡化”、再到“关心”、直至“积极支持”,逐步形成了以鼓励人口流动、提倡公办学校接收民工子女为主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通过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探讨在线沟通对青年人际关系的影响。检验了收发电子邮件、聊天交友以及博客/微博应用等在线沟通模式对人际关系影响的"替代假说""强化假说"以及"无影响假说"。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在线沟通对青年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同。收发电子邮件与领导及陌生人的关系之间呈正相关,聊天交友与同事关系呈负相关,博客/微博应用对强关系和弱关系都无显著影响;各种形式的在线沟通对与家人的关系均无显著影响,不能强化或者替代与家人的关系;在线沟通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较弱,其影响小于职业类型、身体状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同时,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现,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性别、学历等各方面的歧视,并对造成种种歧视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陷、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不平衡以及用人单位认识上的偏见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遭遇歧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传统与现代之间——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与婚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婚恋的黄金时期,他们婚恋中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共生与冲突的特点.这在恋爱方面表现在现代婚恋消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择偶标准、日益开放的性观念、多样化择偶方式与传统择偶途径并存;而婚姻方面则表现通婚圈的扩展和"户籍对应"的婚配模式并存、"闪婚"的出现、传统观与现代交织的生育观和两地的分隔家庭模式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对不同时期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环境及制度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不同时期我国医疗卫生环境、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是影响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筹资渠道、方式,报销比例,管理方式等的差异是时代变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