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现出倒挂现象,说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内在的、结构性的缺陷。改革的重心应当放在行政复议程序的完善上,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为指导,充分贯彻行政公开原则,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增强社会公众监督,提高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行政复议主体对行政纠纷的共治。其条件是适当调整现有行政复议机构、科学规范行政复议程序及复议委员会人员资格与组成、增设律师代理制度、遵循行政公开原则。通过复议主体双方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理性交往,实现沟通、理解,达成共识,促进良性化纠止争,可以实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全国范围内类似合肥南站“卡门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各地铁路公安机关的执法依据并不统一,多数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危害公共安全对相应责任人予以处罚。而通过事件回溯与理法分析可知,此两条执法依据并不完全适用于此类情况。若通过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涉及铁路运输安全的条文以解决当前争议,建议采用严格主义的纯秩序犯归责方式进行修改;若维持现行制度,则建议铁路警方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认识,密切与站务人员协同合作,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以新思维构建新型警民关系,提升铁道警务组织形态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行为性质的演变及法律援助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背景、动因及条件,法定权利意义上的法律援助权的生成有其内在动力。法律援助制度是始终围绕诉讼活动而设计的,法律援助权是诉权的保障权。保障公民诉权得以完整行使的社会需求是法律援助权生成的深层次动力。法治社会应围绕保护公民诉权的充分行使来设计符合时代需求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的历史条件下刑法谦抑理念在对犯罪打击和预防中有多层价值。公安机关追求刑法谦抑精神的执法价值,有利于其在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中校正角色与功能定位。公安机关在贯彻实施刑事谦抑精神上存在指导理念偏位、制度缺位、执法实践异化等消极因素。加强刑事执法、司法制度建设,树立现代执法、司法理念,促进刑事谦抑意识培育是实现刑法谦抑、宽容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特色是一所学校排他性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行业性警察院校肩扛的行业(企业)与职业双特色能否转化为优势竞争力,是值得探讨与实践的问题。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史是新中国铁道公安教育发展史的缩影,它在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自身特色,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诸多环节形成了不同的历史特征,富有竞争力的办学特色仍需继续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已经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为我国社会与政治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发展和变革,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立法、司法及价值观念三维缺陷更加突显,亟需对其理性重塑,以期最大化地发挥其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7.
治安案件的管辖应该包括受案阶段的管辖、调查阶段的管辖与处理决定阶段的管辖。质量与效率应是设定治安案件管辖制度的核心价值准则,而且行政管辖制度与司法管辖制度相比有其自身特性,根据行政契约原理,行政机关之间可以通过合同方式进行自由公务的行政协作,把委托方法引入治安案件管辖制度体系的设计之中。用委托管辖的方式来解决办案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弥补现行制度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治安管理行为社会化概念使用的混乱,既与概念使用的语境有关,也与学者对治安管理行为社会化的理解不同有关。治安管理行为社会化,实质上是治安行政权的社会化。科学界定治安行政权社会化的内涵,可以考虑从"底线思维、目标意识、法治思维、问题意识、系统思维"等纬度衡量其边界问题。同时,回应社会治理创新视阈下治安行政权社会化的科学性和法治化需求,应从"行政伦理、法律体系、评估体系、运行过程、权力类型"等方面对治安行政权社会化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要给治安案件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很有必要对案件构成、案件事实、行为构成与行为事实、法律事实等概念进行梳理。案件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与实体性事实相互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案件事实是查处主体对作案主体或嫌疑主体的行为进行认识的结果。案件事实是由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两大类事实共同作用而构成,把案件事实构成要件中的实体事实等同于案件构成的全部要件是不妥当的。治安案件的构成要件应该从案件性质的定性、案件事实构成的表述以及案件本质特征的表述、案件法律责任的担当上去把握。治安案件定义应当涵盖案件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0.
崔向前 《当代贵州》2012,(35):27-27
我是第一次当选党的全国代表,心情非常激动,这是个政治荣誉。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能当选代表是党对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关心。这次当选让我觉得,从思想和责任感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和升华,责任感更强烈了,压力也更大,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压力。作为全国的党代表,平时该做什么,如何开展好工作,如何服务好群众,这方面都需要思考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