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1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是一个重要课题。放得早、放得多,是深圳市场化改革的标识所在,但“放”并不是深圳所做的一切,“管”却是深圳成就中更富启示意义的一“手”。深圳13年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是优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从相互排斥走向新的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尽管深圳特区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一套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机制运行,但这里的国有企业同样未能幸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通病——效益不高的问题。那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是如何求解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与效益这道经济学家们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的呢?  相似文献   
3.
十月十二日,为期一周的第二 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 易会在深圳落幕。本届交易会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第一,深圳人不简单,不仅精明,而且高明,毅然放弃荔枝节,举办高交会;第二,深圳无疑是高交会的最大赢家,然而,赢家又何止是深圳。数字透视“高交会” 数字虽然枯燥,但却最有说服力。高交会透露的一组数字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仅是世界大势所趋,也正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参展项目从去年的4000多项增加到了今年的1.5万多项。除国家部委展团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  相似文献   
4.
伶仃洋畔,深圳蛇口工业区微波山下,一块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巍然矗立。风雨十六载,这句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口号,今天恐怕谁也不会有任何疑义,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事实早已证明。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冲...  相似文献   
5.
遭遇双重不平等待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节已过,一轮新的农民进城打工潮又来临。有关专家估计,今年进城打工的农民绝不少于往年。据最新统计,到各城市打工的农民约有8800万人。农民工的蜂拥而至,在早些年曾颇遭非议,随着农民工进城所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城里人的非议已渐渐消失。即使尚存因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大多数人也感到对农民工进城宜疏不宜堵。然而,一些新的问题又显现出来,诸如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待遇问题、过多过滥的收费问题等等。农民工进城事关加速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他们目前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刊记者近日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郑州等大城市的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了解剖。  相似文献   
6.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奔腾的金沙江畔,一个现代化的钢城——攀枝花钢铁公司巍然屹立。 在攀钢,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支撑着这个钢铁巨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今年初夏时节,我们来到攀钢,映入眼帘的是直插云天的座座高炉,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和一片片色调、造型各异的生活区。可是,攀钢人不会忘记“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天是罗帐地是床,酱油盐巴下干粮”的那一段艰难创业史。 1986年1月,攀钢主厂区所在的弄弄坪两端山坡  相似文献   
7.
1994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全面推出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的改革.这项改革使探索多年的政企分开终于走到了实质性阶段:取消了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使企业由行政部门管理向产权主管单位管理转变;政府的职能转为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项改革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深刻影响.有舆论称:“计划经济在深圳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了.”政企分开,创下多个“全国第一”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深圳,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历13年风雨,如今已长大成人。深圳建设成就巨大,然而,深圳为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提供的宝贵经验,其重大意义绝不亚于创建一座新的都市。本文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焦点,从新的角度重新观察、认识深圳,雄辩地证明,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的英明。  相似文献   
9.
从八十年代初的一片荒凉到如今的富庶繁荣,深圳特区奇迹的创造已被舆论做了许许多多的诠释。在今天政府机构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力度,城乡发展遇到众多新课题的时候,感受深圳人的“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体制创新:探索政府角色定位多年前,深圳就被西方舆论称作“现代奇迹”。它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了市场经济能够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也必须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的手段,也就是从那时起,政府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的定位。深圳有一个年年要开的例会——-“重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贷款银企协调会”。会上,政府扮演的是只进…  相似文献   
10.
去冬今春,本刊两位记者行程万里,为了解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状况,走访8个省、市共15个城市(县城),采访了数百名干部群众。他们看到了全国房改蒸蒸日上、渐成气候的现实,也遇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听到许多故事和议论。这组专题报道,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房改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