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杨嵘  王莹 《理论导刊》2005,(11):70-72
陕西制造业高级技能人员十分短缺,加快高级技能人员人力资本的开发已刻不容缓。针对存在的问题,要着力通过改革高级技能人员人力资本形成与选择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开发和配置机制等举措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农村发展的考察以及对现有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省察,得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政策根源在于国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而导致的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以及农工商业发展失衡;道德文化根源在于人们的欲望在社会快速转型的特殊时空极力膨胀而导致的道德阙如、诚信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治理根源在于政府食品安全治理部门因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而导致的治理失败。针对这些根源,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再建构必须重视发展均衡、治理协调、道德防范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调整国家层面上发展不均衡的顶层政策设计,关注社会公平,实现均衡发展;建构合作协调的多属性与层级性治理体系;营造崇尚礼德、趋利守信、厚责忠义的社会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中介组织发育迟缓,制度不健全,组织运转形式不够规范,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发展,这必然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要遵循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的特点,注重其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作用,积极培育和推动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政治人”的政治心理及其人格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人类跨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必将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以及“政治人”的心理。这样,随着政治平等、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外延与内涵的不断革新,网络时代“政治人”的政治人格也将重新塑造,进而对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产生影响。为此,规范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约束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弱质性的社会基础以及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的基本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所以,要在尊重农民权利和自由、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对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影响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因此,要不断扩大农村自治体的规模,逐步实现乡镇自治,实现农村社会自主治理和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7.
乡(镇)村关系视阈中“村务公开”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务公开”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基层社会乡村(镇)关系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在基层权力体制、基层民主和乡(镇)村财政体制以及传统的“乡土文化”对“村务公开”的影响。破解“村务公开”的困境在于扩大基层民主自治范围和层次,建立乡(镇)民委员会的自治组织,进行“乡镇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各个区域性城市群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城市群内各成员政府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和提高.而各成员政府自身的哲学决定着他们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参与到合作中去,进而影响到城市群整体的合作成效和水平.从具体的层面来看,城市群各成员政府的哲学作为政府哲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自身的认识,对自身所在城市的认识,对自身所在城市群的认识,这些方面的认识为其行为提供了独特的价值,使得其行为有异一般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断裂,由此造成了人们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中的道德紧张关系。这是现代社会人们道德生活的一个根本问题。它不仅涉及现代技术性社会中道德本身的聚合力问题,也涉及未来技术化加速发展进程中道德能否提供超验的终极意义以及人们能否对日常道德生活满足的问题。本质上,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合技术化延伸——现实道德是网络道德生成的基础和条件,网络道德则是现实道德合技术化延伸的结果。基于此,必须面向现代技术性社会实现道德根基的公共性转换,在坚守人类共同"善"的基础上,把自由、开放、平等、包容、理性等现代性的要求作为网络道德生成的根基,从道德教育、建章立制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加速生成网络道德的公共性和共享性,从而提高网民自律能力,强化制度约束力以及弥补技术所造成的道德脱域,以期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一个共信共喻共涵育道德和精神的虚拟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虚拟公共领域发展迅速。这大大拓展和丰富了人类生存的时空———人类事实上既生活在真实的物理时空,更生活在被创生的虚拟时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人类必将并已经成为虚拟空间的参与与主宰者并彼此依存,逐步创建完善着虚拟公共领域。虚拟公共领域兼具真实性和虚拟性双重特征,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表现在政治生活领域,它通过影响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而影响着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并进而形塑着人类政治生活。虚拟公共领域对政治生活的这种影响,客观上要求政府提升执政能力,在尽最大努力保障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及信息自由的同时,也规范着社会道德与公民法制意识的提升,正因为如此更要关注虚拟公共领域中的舆情与民意,引导公民政治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