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维持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就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如何这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其中,政府机关对外交往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政府机关对内治理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政府机关自我约束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学术理论界和网络媒体对“人民公仆”提法的历史由来的争论,从“人民公仆”提法的理论渊源、“人民公仆”理论的重新建构和“人民公仆”提法的正式提出等三个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人民公仆”和“社会主人”提法的历史由来,指出了政治语境的历史变迁和继续以“父母官”自居的荒谬。  相似文献   
3.
略论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规模和数量,尽管在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划分标准,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和“折腾”,但是这些变化和“折腾”又有其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根据这些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就可以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乡镇的行政区划,从而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四、“主”“仆”关系的复归与重建当封建专制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时期以后,专制统治的“主权在天”“主权在神”和“主权在君”的理论基础也开始动摇了,从此人类社会便缓慢地进入了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从官僚本位向人民本位转变的历史进程。在东方国家,虽然中国最早开始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因此,我国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就是要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改革的进程中,严格遵循和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始终不渝地沿着政治民主化、民主程序化、程序法律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正确发展道路,进步发展、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从国际共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讲,邓小平不是“第一人”、不是“第一次”。应当准确、客观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他在这个方面的杰出贡献,应当从四个层面全面准确地概括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干部,究竟是人民的"勤务员",还是人民的"父母官",《江泽民文选》中的"公仆理论"早已说得非常清楚.可是我们某些领导干部、某些主流媒体、某些新闻记者至今仍旧非常糊涂甚至非常荒谬,不仅在头脑中而且在口头上文字上屏幕上继续把封建专制主义的"官父子民"思想作为处理干群关系和从事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对封建主义的"父母官"提法津津乐道,"施之者"不怕"失体","受之者"也不怕"增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封建主义残余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出表现,需要从"人民公仆"提法的理论渊源、"人民公仆"理论的重新构建和"人民公仆"理论的基本要求等三个不同层面,系统阐明对干部和人民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厘清官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弄清"父母官"、"勤务员"、"人民公仆"和"社会主人"等提法的历史由来.以此为目的,对《江泽民文选》中的"公仆理论"作出历史学与政治学的科学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指出 ,一个国家的治理 ,既要以德治国 ,建设精神文明 ;又要依法治国 ,建设政治文明 ;既要加强党的领导 ,又要带领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须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用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 ,从而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因此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以德治国和中央所强调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都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德治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不同历史时代的德治,有不同的阶段内容和时代特征。就其德治的主体而言,在古代是作为掌握了一切权力的封建帝王或君主个人,而在今天则是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全体人民群众;就其德治客体而言:在古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担任国家或政府机关领导职务的各级官员,二是在国家或政府机关工作但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办事人员(即吏);三是全体“天下子民”(即民);而今天的德治客体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党和政府机关及其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二是在各级党和政府机关及其企业事机关工作但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一般干部,三是作为公民的全体人民群众。我国今天的德治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主”“仆”关系的异化与颠倒,“官”“民”秩序的确立与强化,“父”“子”关系的嬗变与“迷乱”,“主”“仆”关系的复归与重建和“伦理辈分”的错位与反正等五个不同的层面,系统地阐明了对干部和人民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厘清了官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弄清了“父母官”、“勤务员”、“衣食父母”、“人民公仆”和“社会主人”等提法的历史由来,指出了继续以“父母官”自居的荒诞与谬误,从而对以“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了政治学的科学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