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今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由简单向复杂化的历史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已经从社会关系中消失或者说阶级划分已经无关紧要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在阶级划分理论上,从一元标准转向多元标准,以剥削、权力和知识为标准的阶级划分理论,扩展和延异了传统阶级概念的内涵,但其研究方法需加以辨析。在阶级斗争日趋衰落和式微的同时,以争取公民权利和各种生活机会为指向的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一些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新的阐发,使阶级斗争理论由宏观经济政治领域转移到微观社会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2.
糜海波 《前沿》2012,(17):4-7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要求、解答时代课题.对当代中国社会而言,其蕴意在于以和平与发展作为历史主题,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逻辑起点,以改革开放作为现实关注.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在回应现实问题中,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上获得双重发展.为此,必须倡导“以人为本”来推动改革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认知中,较为典型的见解是具有多元特征的三类西方理论阐释。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结构分析,在基于生产资料占有的经济剥削之外提出了组织剥削和技术剥削,以及影响阶级构成的阶级的矛盾地位问题。以职业为标准的阶级结构分析,将技术等级关系先于阶级的社会关系,这样所划分出来的不是社会阶级,而是职业阶级或职业阶层。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分析,集中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多元范畴的解释上,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关系赋予社会成员一定阶级地位和处境所具有的全部含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在数量、素质、结构、特点、内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表现。工人阶级的概念需要从"总体工人"的意义上重新作出诠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新的阶级阶层分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伴随现代信息资本主义转型的是全球阶级概念的涌动和浮现,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雇佣劳动阶级的全面解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5.
警察伦理价值取向有两个基本的维度,即警察内在的美德与外在的善行。前者着眼于德性的提升和品质的超越,后者着力于行为的规范和规则的遵行。警察伦理建设需要在以上两个层面上努力追求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理性精神”、“公平法则”、“人本理念”这三个具有时代意蕴的关键视点。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客观而理性地意识到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实现均衡发展要将主体性与规律性结合起来,使行动和实践达到合理化,并对不当的非理性思想和行为加以合适的规约和调适。持守公平法则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内在诉求,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确立人本理念来推进发展从根本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从目的性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观,要努力营造人性化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理解“以人为本”,不能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个人本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主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开辟出来的崭新视阈,群众史观、实践观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能力发展统一起来.把制度建设与保障人权结合起来,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设定的警察行为之应然,警察伦理规范被信守的前提在于其自身的现实合理性。这种合理性除了它所蕴涵的价值精神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之外,还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要件:(一)警察伦理规范必须是国家和社会价值期待的真实体现;(二)警察伦理规范必须具有一个完整而和谐的准则体系;(三)警察伦理规范必须植根于客观的社会道德现实。这不仅有助于警察伦理规范之应然向实然的转化,也有利于提高当代警察伦理道德建设的水准。  相似文献   
9.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阶级划分不纯粹是经济范畴,经济标准和政治因素的结合能更好地作出解释,文化对人们阶级身份的认同具有影响。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多层化",表明现代科技进步为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展开创造了客观条件,"新中间阶级"作为当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将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重要力量。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调和、阶级矛盾的缓和并不意味着阶级的消亡和"历史的终结",只要资本主义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就没有过时并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来探索和构建其具体的目标、内容和路径,但在践行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个原则上的定位和把握。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连接大众、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必由之路。大众化要取到预期的成效,就应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外化为理念原则来自觉地领悟和遵循,即坚持科学性,强调人民性,体现民族性,突出实践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