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挑战现代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人类经历了意义深远的重大技术变革。互联网,电子邮件,移动电话等新的通讯手段,带来的不仅是人们通讯联络方式的改变,而已是经济运行方式和人们的交际方式的变革,以及社会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的改变,它正在改变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的面貌。新的经济运作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出完全新型的,前所未有的法律关系。互联网发展速度极为迅速。互联网在全世界的用户,1997年为一亿,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今年(199年)的用户是1.4亿,据估计,2000年将达到二亿,2003年…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在税制模式、课税单位、税率设置、征收方式、征管手段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建议:税制模式应从分类所得税制向分类综合税制转化;课税单位愿考虑家庭因素;简化分级累进税率,降低最高税率;改革起征点僵化设置,规范税前扣除并使两者弹性化;征收方式应向自行申报为主转变;使征管手段现代化、信息化、建立健全税收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华法系是以义务承担为核心组织起来的,是义务本位的典型范式。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这两种法律思想和范式,对当代人类所遭遇和面临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某些法律部门,如环境法应该是义务本位的,而非权利本位。环境法的义务本位之回归,对于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意义。人权法的义务本位,意味着国家要承担保障人权的义务,这正是今天作为人权保护主要法律渊源的国际公约强调的重点。以上正是中华法系义务本位、和谐理念的当代价值之所在的二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WTO减让表的法律解释问题。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减让表的解释仅仅局限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31、32、33条的运用,而忽略了减让表谈判、草拟、缔结的单边性,导致减让表的解释面临重重困境。本文梳理了专家组、上诉机构在个案中解释减让表的具体步骤,指出减让表解释目前面临困境的根源,提出减让表解释可以援用其他的解释方法。减让表解释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开阔眼界,认识到发挥WTO裁判机构司法能动性的重要意义,促进法律解释学的发展以及国际法最终体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那力  杨万柳 《法学论坛》2006,21(5):125-130
WTO秘书处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发挥了作用,例如贸易谈判、贸易协议的实施与管理、争端解决等方面。但令人担忧的是,秘书处的作用被弱化,变得越发唯唯诺诺,这会使WTO失去效率。“车轮”理论要求WTO从两轮机器变成四轮机器,发挥秘书处和总干事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国际组织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在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相对于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IGO)而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之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兴起则是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NGO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NGO在许多国际组织和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济法体系的法文化视角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法是国际法中晚近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与传统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相比,它有在近二三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特点。国际经济法在规范的总体规模上,有极为迅速的扩张,在法的功能的发挥上有很强的力度。在某种意义上,似乎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国际经济法位居国际公法与私法之间,对大量本来属于两法的规范大量地兼并、吸收,形成了比两法更为广阔壮观的体系,更宽泛的包容度。然而,以上所说的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并列的国际经济法体系,并不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法律体系。从国际法的学术研究角度看,它也不是各国学术界公认的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多元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经济法应该具有多元开放的法学视角和理论进路,例如,法律视角、经济视角、政治视角、历史视角、人权视角、哲学视角、发展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等等。Jackson的实用主义宪法制度分析、Petersmann的理想主义自由宪政分析、Qureshi的全球化多元综合法律分析为国际经济法学术领域的三种主要视角。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多元标志着国际经济法学术开始走出理论的幼稚和贫困,迈向理论的成熟和繁荣,进而超越概念之争,进入理论之争,乃至开启范式之争。  相似文献   
9.
意义重大的主题,姗姗来迟的著作──评韩健著《国际环境法》和马骧聪主编《国际环境法导论》那力环境问题是人类和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来面对。六十年代以来,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觉醒,国际...  相似文献   
10.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GATT第22、第23条发展而来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这一法律体系的司法制度的核心,也是WTO法的精髓之所在。从文本上来说,该体制集中体现于GATT第22、第23条和《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附件二《管理解决争端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DSU)中。然而,我们了解、观察、评论乃至估价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不仅要研究、解读文本,更要了解DSB的争端解决实践。事实上,人们更多地是从了解DSB的审案判案实践来了解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