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社会救助制度中的行政给付程序法治化可以保障行政给付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范裁量权行使、提升行政给付效率,特别是有助于建立行政主体与给付相对人合作型行政。在行政给付程序设计上,究竟是以申请人为本位还是以行政机关为本位,或者以利益平衡为追求指向,既能兼顾尊严和公平,又能实现效能,行政机关给付目的的取舍相当重要。我国社会救助立法中的行政给付程序制度诸多不足,必须在《社会救助法(草案)》制定中予以完善增加受助对象的权利条款;倡导亲民行政程序;扩大听证程序在社会救助中的适用;规范社会救助的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2.
3.
根据行政协议的协议属性,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政协议可撤销;根据行政协议的行政属性,违法的行政协议可撤销,但重大且明显违法行政协议无效,轻微违法的行政协议的效力不受影响。可撤销行政协议的判断和处理,应当以优先适用行政法规则为前提,并补充适用民法规范的相关规定。由于撤销权的行使可以使已经成立的可撤销行政协议实质有效或者无效,从而涉及公法秩序、公共利益、信赖利益的保护,因而具体个案的处理,应当在充分保护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前提下,运用价值权衡、利益衡量方法进行裁量,以决定是否限制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如果依法限制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则应当对撤销权人因此遭受的不利益予以法律救济,以避免限制撤销权行使造成新的利益失衡。  相似文献   
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军  喻少如 《求实》2002,(2):54-56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局限性很大 ,弊端日益曝露 ,并与WTO的理念和规则有较大距离 ,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并就行政审批的统一立法、公开化和监督问题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对违法命令是否具有服从义务,行政法上有绝对服从说、绝对不服从说、相对服从说和陈述意见说四种观点。现代公务员立法多采相对服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突破了《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意见陈述说,以相对服从说作为其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该法第54条规范结构包括规范对象、规范主体、服从与不服从的范围、界限及责任等内容。通过规范考察和比较分析,公务员对违法命令不服从制度还需在报告义务的规定、明显违法范围之明确以及上级决定或命令的书面形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附款行政行为是与无附款行为(单纯行政行为)相对应而言的.它们在行政行为分类理论中有重要的地位。行政行为的附款制度在大陆法系行政法学中研究较多,行政程序法典也有规定。我国对之却较少涉及,本文拟对此问题做出初步探讨。 一、附款的内涵和意义 在学说上,行政行为的分类理论往往以行政行为是否有附款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分为附款行政行为和无附款行政行为两类。附款行政行为.是指除行政法规范明确规定外,行政主体根据实际需要附加生效条件的行政行为.又称附条件行政行为。无附款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的生效没有附加条件的行政行…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赋能有利于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在新公共管理理论遭到普遍批判与数字治理兴起的背景下,整体智治理论是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作为智能化时代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与治理框架。以杭州市滨江区“一码解纠纷”为例,公共法律服务呈现出规则代码化、场景虚拟化、决策建模化、效果精准化等特点,其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是组织形态、运行模式、数字技术、价值理念与法治保障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尽管蕴含着强大的治理效能,但也面临着信息孤岛的负面效应、政企合作机制的不完善、技术平台的局限性、“数字鸿沟”现象、数字制度规范缺位等问题,需要结合整体智治理论,构建起整体型、合作型、智能型、回应型与法治型兼具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混合方法的事例讨论教学法,其兴起与运用主要有两大背景——判例教学法的变异和讨论教学法的普及.它具有议题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民主性和思维的批判性等特质.“禁乞令”事例讨论的成功运用,使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抽象行政行为一章变得不再“抽象”、烦闷,而是大学法科学生终身铭记的精彩一课.事例的选择是成败的...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全面系统深入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充分总结和反映新时代中央关于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法治人才培养、高等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实践经验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首次完整、集中阐述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和组织实施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和新表述,指明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院校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奋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而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自发地形成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示范机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机制生成的历史逻辑,遵循“权力型轨迹”和“社会型轨迹”两条路线;其理论逻辑受“示范效应”和行政自制的影响;其基本构造包括内生动力、行动逻辑、保障体系这三个要素。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机制的优化路径上,宜将示范创建工作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从地方利益回归法治初心,找到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最后实现由法治政府迈向法治国家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