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尚无专门规范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完全意义上的管理层收购的合法性还不能确定.我国管理层收购大量涉及国有资产,其实质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处置手段和对经营者持股的一种深化.目前,在这种收购方式缺乏应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规制管理层收购行为,保护国有资产,无疑值得深思.作者对我国MBO收购方式中存在问题根源的一些思考,并从法律角度对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萧红面对生命价值呈现一种形而上的思索,其作品让我们窥视到人的罪性、人性的局限及人的自我膨胀、人的自我神话,而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一直忽略的一面。我们缺少"原罪"意识,对我们来说罪是带有一种法律的和道德的含义,而不是灵性的、宗教意义上的原罪意识。萧红形象地展现了人类的罪在现实生存中明显或隐含地显示着自身的存在。对基督教"原罪"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探察真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萧红面对生命价值呈现一种形而上的思索,其作品让我们窥视到人的罪性、人性的局限及人的自我膨胀、人的自我神话,而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一直忽略的一面.我们缺少“原罪”意识,对我们来说罪是带有一种法律的和道德的含义,而不是灵性的、宗教意义上的原罪意识.萧红形象地展现了人类的罪在现实生存中明显或隐含地显示着自身的存在.对基督教“原罪”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探察真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五四的现代性”在中国新文学作品中虽侧重点和倾向不同,但以民族悲情为基础,以国家崛起为目标,以个人实现为理想,开启了“入”的自觉观照与探索时代。石评梅的作品所表现的正是“五四现代性”的核心,展现了济世救人的殉道精神,表现了对生存状况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灵魂自由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价值建构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博爱意识 ;二是原罪与忏悔意识 ;三是基督教文化对人类命运的探幽深度的延伸 ;四是牺牲与救世精神 ;五是视上帝为审美对象 ;六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儒、释文化的融会。  相似文献   
6.
人类思想文化汇流及共构的大趋势,已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这一交流与契合中,基督教原罪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接近于文学本质的思考。作为能动发展的信仰价值及思想文化体系,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调整自我、颅应历史潮流、化解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在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发展中亦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本文以新文学时期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曹禹、张爱玲作品为文本来透视基督教原罪观及忏悔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化(新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剖析中国接受基督教文化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民情的诗意化与人际关系的理想化大大不同于匪患绵绵、尸骨累累的真实的湘西。这不是沈从文编造的现代神话,乃是一个作家文化选择后的道德努力。沈从文爱美丽,也爱永恒;爱世界,也爱人类,这种爱闪烁着关爱人类未来的宗教情怀。沈从文从愚野边陲的湘西来到大都市后,产生一种对城市文化的幻灭感反而时常以乡下人自居,他一面以嘲讽的态度鄙弃城市中人由怯懦、虚伪混合成的苍白生活,一面开始用抒情的笔调来描绘充满野性真诚的湘西风情,并由此对文明社会所引为自豪的"秩序"和"美"表现厌弃,而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和粗糙朴实的灵魂却非常向往。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富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跟宗教有关。基督教精神和文学相通之处在于都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怀,都是对现实存在的超越,都是人间爱的精神的展示。物质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要用外在的可见的事实来证明,而精神理想的实现只能是内在的心灵境界。无名氏、徐讦、张炜、海子、史铁生等人的探索,显示了我们民族精神上的重要努力。  相似文献   
9.
连绵不断的异质文化碰撞,打开了遥远而又陌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扇窗口。基督教精神拓宽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视野,既为宗教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又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遂突破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空间观,而代之以"东西两半球"的"天地圆体"的世界目光。黑格尔说过:"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关系的。"文学是真理的敞开与澄明。21世纪虽然物质生产高度发达,但人们仍离不开宗教,也离不开文学。文学的受众是人.其主要作用于精神。宗教的受众也是人,也同样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二者的合力又如何呢?这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孙翀 《党史纵横》2003,(12):37-38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倡廉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能否落到实处,关键是能否抓住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